(文/头颅 )(一)一般警匪的对阵游戏有一个天然缺陷——“犯罪组织太弱”。
所以很多时候,只能削弱警方、绑住手脚与之对垒。或者只以警局一个部门,或者一两个出色的警察,对抗一整个犯罪组织,才能庶近平衡。
而《寒战》好看,好看在于以全港警处最高负责人带队,全港警察火力全开,对阵无形中的高智商敌人。这个故事格局就自然不差了。
谍战剧里中共作为地下党,作为暗处一方的组织,本身也是一个“亚政权”。双方是政权级别之争,双方的高度、专业水平上可以撕扯的层面非常高。国军方面的情报负责人主要受的是美式训练,共军方面主要受的是苏式训练。而且两军的领袖戴笠和李克农都是传奇人物。
无论是暗号、密码、审讯、跟踪,双方都是非常专业的。属于一个层面上的较量。——而国军和共军又是同文同种的中国人,交流和对抗,信念和理念的撕扯。其纠缠复杂度可想而知。
但毒贩与警察竞争过程中,天然达不到这种程度。毒贩多数是混黑社会的底子,文化程度不高。《无间道》里的倪永孝很厉害了,文质彬彬。但毕竟还不算是专业组织。所以对手只是黄秋生这支警局小分队。
==============
任何一种形式的兵匪游戏里,匪的组织专业化程度,影响了片子的层次高度,这是一条定律。心计深、情商高、武力猛也没用。要看组织专业化程度。组织专业化程度低,最后的高潮戏势必只能是一场撕扯打斗、枪火四射。
===============
剧本写作者有一个常识:主角的能力,是与反角的能力成正比的。对手弱意味着主角弱。否则徐克在做《智取威虎山》时,也不会把座山雕设定为有一个城堡和拥有日军大量遗留物资包括坦克飞机,以及能文能武的八大金刚——如果一群乌合之众,我军的神兵天降就显得有点荒唐了。而本片《使徒行者》的设定是这样创新的:创造了一个公司,表面上,公司从事合法生意,而且有很多政商关系当保护伞。
这个组织内部的传讯、窃听、审讯、交易、交割、物流、联络方式,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香港警方作对垒,从力量上来看已经取得了均衡感。比之金三角在芭蕉树下睡觉的缅甸人,或者《无间道》里韩琛带的那一帮混混,要像样成体系得多。
而且交易一直做到巴西,这分明有点国际离岸毒品交易中心的意思。本片里面,郭铭作为公司的“董事会主席”,实际上是幕后“董先生”李光洁的代言人。公司的员工接触不到“董先生”李光洁。这个组织结构是理想的,也就是幕后人和代理人单线联系,幕后人只与代理人接头。代理人控制整个业务体系。但可惜的是,“董先生”应该是一个符号,而不是一个具体人物。他代表的是“主流政商世界当权派”群体(董先生、梁先生、李先生、霍先生等)。
其组织应该是,香港政商大人物联合体,看中了毒品军火的暴利,设置了一个离岸交易的平台,采购、出货、交易全部都在香港埠外,但通讯、体系、资本控制在香港埠内。赚来的利润经过无数道洗白、投资、资产包装,合理合法的进入幕后人群体一个匿名的瑞士账户。
而郭铭应该是“主流政商世界当权派”的代言人和联络人,也是犯罪的主体——幕后人永远不应该登场,只应该是一个影子,可以猜想是官员还是富豪,或者是一个群体。这才能让观众读者不寒而栗。
一旦露面,就具象了,反而空间变小变窄了。《寒战2》律政司司长出现成了幕后大佬尚且不足满足人的想像,何况“董先生”李光洁小小一个黑道人物,既芜杂,也把格局做浅做小了。而“董先生”李光洁直接出面给予主角以压力,无论这个压力多森然恐怖,整个架构的高明也已经轰然倒塌。——他不再给人一种隐形的地下政权的感觉。你能想像谍战剧里,老蒋和小蒋父子披挂上阵,直接来到情报战场的一线吗?《北平无战事》政治级别这么高的剧,小蒋也只是以电话声音示人。这才是懂得留白和蕴藉之道。
(二)
其次,郭铭这个作为审查鉴定者的角色,还不够犀利磅礴。从《无间道》以来的十三年里。不提《潜伏》《余罪》等剧。即使在综艺里,《跑男》《极限挑战》里也非常擅用“卧底”和“狼人杀”(除内奸)这两种手法。这是因为这两种“情境”非常具有压力和张力。不仅“危险”,还涉及到“忠诚”“背叛”和“不安”。
==================================
这个经典模式是要有“定律”的:卧底戏必须要有厉害的匪方负责人。也就是说卧底是棋子,警匪双方的一把手是棋手。匪方棋手是否有“眼力”和“手腕”,让人胆寒,时刻存在危机感,才决定了戏剧张力。
==================================
本片的创新很厉害,“卧底资料删除”,“假卧底”。但本片违反了基础定律,且有不少枝蔓。例如郭铭“郭主席”和“董先生”之间还有纠葛,敌人内部打起来了,属于支线夺了主线。而郭主席和董先生双双披挂上阵,都给男主施压,两个不同阵营的反一号,则分流了逆境和阻力。《使徒行者》应该集中兵力做好一个“郭主席”,集中兵力做好一件“查内鬼”。戏剧的内核会更清晰,锐气会更足。
作为忠仆和代理人的董事局“郭主席”,一样可以无形杀人、谈笑风生、雄猜忌人。一样可以具有专业的审讯、侦察、跟踪、测试手段。一样可以让人分秒都有压力,随时可能死掉。全部戏就应该是郭铭和吴镇宇的棋枰和博弈,一个非法组织如何以精致的面目在香港世界如鱼得水。甚至可以用正义和慈善家的面貌。导演就是囿于还有董先生这个幕后大佬,只好削弱设定,结果两头都没把分量做足。
由于郭主席气度不足,手段不足。反角的力量弱,相应的也削弱了正面的吴镇宇。从戏中看,他操作的工作层次不高,很多时候亲临现场,只是警局一个冲锋陷阵的小警司。如果郭主席手法到位,还可以手眼通天,在警局采用内线收买手段,构陷吴镇宇等等。而古天乐作为“假卧底”,也是郭铭暗中的布线,是一张整体性的渔网。
双方的试探、古天乐的成功连入,就是吴镇宇被扯进深渊。让吴镇宇面对“撤销部门、撤销职务。高层决定从政治上抛弃失联卧底”的压力。双方的斗法进入深层次高层次,也是高智商斗法的体现。——压力到了,吴镇宇影帝的表现也许会更加淋漓尽致,变态妖邪之王饰演警方高层本身就是反差。花了片酬、一定要用到位,让他演一个正义之光有何意义。
按照这个路线,全剧在巨大的压力和逆境下挣扎——在万念俱灰,堕入深渊之际,在全剧的最后十分钟。一枚永远意想不到、早已沉底的“死间”棋子“张家辉”将扮演全局出其不意,逃出生天的作用。而且其人物光彩会更加夺目。张家辉的身份反转应该在全剧终了之际,而且绝对不应该采用张家辉的视角。相应于张家辉前面的凶残、霸道、张扬,夺位、篡位的行为。张家辉的反转将会更令人震惊和入木三分。我所感慨的就是,反角郭铭郭主席一步棋松了弦,全局步步棋都松了下来。PS:做一个猜想。
也许按这样的剧情走下来。坏人被杀的结尾。张家辉永远失去了警察的身份。但是,他同时继承了郭铭负责人的身份。观众、吴镇宇、张家辉都以为自己成功了。但是,幕后隐形人的“董先生”们打来了电话,给张家辉开了一张一个亿的支票作为贺礼,同时送来了已经被销毁的警局资料和警局编号。——让他踏实做事,两不耽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