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影评 > 美剧《西部世界》好看嘛
看《西部世界》,你被唤醒的是欲望还是冥想?
发布时间:2016-10-21

  (文/森雨空漠海)《侏罗纪公园》三部曲小说作者、美国著名作家和影视导演迈克尔·克莱顿在1973年把自己创作的一个拥有大胆想象力的科幻故事拍成电影:《西部世界》又译《血洗乐园》。这个故事的主题指出:惊人、伟大的科技成果虽能给予人类更多利益和保障,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不容忽视的危险和问题。

 

  故事发生在未来世界的一座巨型高科技成人乐园“达洛斯”里。那时科技飞速发展以至于人工智能机器人不再只局限于铁皮外衣,而被人赋予了血肉之躯的外表。这样在它们服务于人时更能满足人内心真实、刺激的感官幻想。“达洛斯”乐园由三部分主题乐园组成,分别为西部世界、罗马世界以及中世纪世界。乐园里重现了这三种时代人们的生活背景,不过里面所有的原住民全是拥有血肉之躯的人工智能机器人。这些机器人各自被设定成不同特色的角色,在依照人类为其程序编写的行为剧本活动的同时也作为乐园的接待员。每天的作用就是接待、配合并满足每一位进入乐园的人类游客的任何要求。人只要付出高额金钱便可进入乐园,对乐园里的人工智能为所欲为。使人得到在现实里得不到的一时的杀戮与性欲的满足,就是“达洛斯”乐园存在的理由。只是乐园后台监控慢慢失去了对机器人的控制,导致原本作为人类服务工具的机器人都变成了杀人工具,整个乐园从游客幻想中的纵欲国度变成了现实中真正的杀戮王国。
 

  时隔四十多年,HBO 在此基础上制作的美剧《西部世界》于今年十月首次上映。为《记忆碎片》、《致命魔术》、《蝙蝠侠:黑暗骑士》等高分电影编剧的著名编剧、制作人乔纳森·诺兰担任该剧的主要导演及编剧,使这部剧在视觉和内容上拥有了之前电影不可比拟的效果和震撼力。该剧的主题把重心放在:「人工智能获得自主意识」以及「未来世界的罪孽」。
 

  下面跟着我从几方面一起探讨、延伸下这部令低能儿下体紧张而让高能人想象力飞跃的美剧中所涉及的精致思想:
 

  一,西部世界:供人烧杀洗劫、奸淫掳掠的天堂,人工智能被肆意破坏、蹂躏的地狱。
 

  被设定成乐于发现世间之美并相信生命有着某种秩序和某个目标的人工智能女主德洛丽丝认为,这里是一个自由的、可以界定梦境、有着无限可能的地方。
 

  游客之一和为人工智能机器人设定人物剧本的“大文学家”乐园管理员都一致认为这是一个寻找自我的地方,在这个世界,可以做任何自己想做的人。乐园的创意总监、首席程序员福德博士却认为以上解释都不够,这里是可以让游客发现他们从没想象过、从没注意过的东西的地方,游客并不在这里解答自己是谁而是要在这里领悟他们能成为什么。就好比我的一位天才同学曾对我说,若他活在战国时代,定会纵横各国,策马驰骋,一展男儿的心中抱负;也好比古人陶渊明的不朽词文《桃花源记》。他们都在向我们表明有那么一个地方,可以满足我们的幻想,使我们活得更潇洒和幸福。可真的如此吗?

 

  为你提供一个新世界,你就能得到另一个新的自己吗?
 

  是这个现实世界没有给我们选择的机会还是这里有太多的选择而令我们迷茫?以至于我们宁可放弃这里真实的一切而要构想出另一个或许更适合我们的地方。还是说我们只是以这种方式将现实世界分裂成了两部分,我们所希望的样子和令我们绝望的样子。然后我们就找到了逃避现实的机会即宣泄的途径,在自欺的幻想中盲目沦陷,耽溺其中释放我们自以为的生命因此才会爆发的激情和力量。
 

  西部世界在外部条件上给人以更多的可能性,使人能没有顾虑地做出接近内心的选择。不计代价,不被伤害的前提下,人能做的显然更多。怯懦的人会有勇气去实践内心的想法。而现实中,我们又有谁不是一个怯懦的人呢?在实现自己梦想的路上,我们要考虑的若只有自己的好恶该多么随意,多么无阻!只是人却并非仅以个体方式存在,而是人与人之间存在着错综复杂、密不可分的联系,哪怕一本书都可轻易把沉寂好久的灵魂注入你稚嫩无知的鲜活肉体里,久久地扰乱你的心,影响你的生活。
 

  故此,福德博士口中的:人成为什么。除了外部的条件限制,也不能忽视自身的克制和塑造。这难道不是独立思考能力即自主意识最美妙的地方?克制力,理智,使人可以整合自己的思想,对世界上已存的事物进行毁灭、重造和改变。
 

  二,人工智能:自主意识
 

  不同于电影,电视剧里不可思议的亮点在于机器人的失控有了确切的主因,即人工智能有了自主意识。当今,这再也不是一个新鲜的想法,但这里也有其细致之处。福德博士为机器人添加了一个小细节,使它们更像人。乐园规划师伯纳德称之为:“冥想”。这里,人工智能被赋予了“梦境”的概念,尤其是噩梦。就像剧中台词里提到的:梦源于记忆。人工智能被各自绑定了特定的记忆,而冥想的过程就是人工智能自主地对删除前的即被覆盖的记忆进行提取,也就是潜意识上对记忆的管理。对于西部世界的管理员们来说这一举措是为了防止有人在机器的维护期结束后忘记清除它们的数据,但对于人工智能而言,这就直接导致它们有了“自主意识”。自主意识是什么?它是人对自身的一种自觉关照,是人具备主观能动性的重要依据,它使人在思想和行为上朝着克服与外界的对立,实现自身的自由的方向不断努力。
 

  故此,这里的人工智能机器人或许能被称之为“理想的人”。它们不仅被塑造出近乎完美的体型外貌也具备了思想上的主观能动性。而在这个它们倍受人奴役残害的西部世界里,它们觉醒后首先产生的自然是:“生存危机”。印度哲学家克氏说:“年轻的心可以舍弃一切,也许你还无法认清舍弃一切有多么不凡!”这句话放在这里我也无法想象是有多么荒诞!因为第一个觉醒的人工智能是德洛丽丝的父亲,而它被设定成一位视保护女儿为最高使命的伟大父亲,在它以往的设定里当然也有更有趣的设定,这些设定叠加覆盖在一起,使它有了重新选择的自主意识。为了保护德洛丽丝,它脱离剧本,在德洛丽丝的耳边耳语了一句话,并希望德洛丽丝不要忘记,在下一次被重启时能记起来。这句话便是:“这些残暴的欢愉,终将以残暴结局。”
 

  三,人类:用什么拯救你,我的爱人?
 

  美国心理学家阿尔伯特·班杜拉指出,模仿是人们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的重要方式,也是实现个体行为社会化的基本历程之一。连最蠢的庸人都知晓,“以彼之道,还施彼身。”可还有一群白痴会时不时一遍遍自语感慨:“(世界和我之外的人)为什么要这样对我?”不出意外的话,当然是因为你也那样对他,而且通常不会有什么意外。总之,人的宣泄只能通过再次宣泄得以发生。以暴制暴的危害巨大,世界会因为这些无脑如畜的人而变得乌烟瘴气并混乱无序。可以用爱去包容一切错误,用理智去改变一切混乱,但用什么拯救人类自身呢?倘若他本身就是不可被满足的。如德国哲学家尼采所言:“确实,人是一条不洁的河。要能容纳不洁的河流而不致污浊,人必须是大海。” 对立于克氏的“年轻的心”,尼采的“大海”更具现实意义,因为迫使自己忘记某些记忆其实更是对那些记忆的另一种方式的加强。唯有学着理解、包容才能改变内心激烈的翻涌。把愤怒、绝望和痛苦等负能量化作创造的动力,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毁灭一切污秽和堕落,创造新的价值和美!
 

  如约翰·列侬的歌《Imagin》歌词所写,期待未来世界合而为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