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倾诉是什么意思,男人一般会对谁说心事
- 暖心情感散文,最触动人心的情感文字
- 桃花谷风景区在哪里(贵州兴义顶效桃花谷桃花谷具
- 《大唐玄奘》影评:我们始终不懂怎样做传记片
- 《摔跤吧!爸爸》豆瓣影评:驳"此片男权主义"并
- 煮鸡蛋时间
- 《喜马拉雅天梯》的观后感
- 《金刚狼3:殊死一战》影评:再见,谢谢你
- 搞笑整人短信,恶搞短信内容
- 潮汕风俗_ 潮汕地区的风俗
- 医保卡怎么查询余额(医保余额如何查询)
- 四有教师指的是什么_ 四有教师
推敲一篇不错的影评,把观影后大家的思绪收拢,然后引向一个开放式思维的空间,这会是一个优秀的影评人最想做的一件事。那么同样,在一个半小时宇宙空间的漂浮中,观众会随着女主角的视角一起期待导演所发出的地心引力,期待双脚重新踏回温润土地的那一刻。
初次了解这部电影,我倒是平添了许多个人的幻想。想象一下宇宙作业中意外脱离航天器的情况:越加稀薄的氧气,透过面罩射进来的刚刚躲过地平线的阳光,这一些是如此科幻,但又因现代人常年在各类媒体中浸泡而显得如此熟悉。的确,作为一种宇宙题材的新型探试,它避开了以往人们所熟悉的一切宇宙元素:遥远而不真实的未来、超越现代科技的航天飞船、让人眩目的各类宇宙战争、外星人、涉及政治与人性的彗星撞地球,而是让人们接触到活生生的现代科技,让观众站在宇航员的视角尽情抚摸这个宝蓝色的、或是万家灯火的地球。
那么它又与一部纯粹的科教片有何不同呢?同样是身着宇航服舱外工作的宇航员,同样是曲率半径超大的蔚蓝地球,那么想超越一部普普通通的教课电影就必然需要一些情节的推动。于是,导演便设计了这样一个情况,让灾难片的触手伸到稳定而宁静的太空中:一个微小而不会引起普通人任何注意的元素,如今是这样惹人揪心,以至于整部电影的一个半小时都在围绕它的争夺而展开——这便是这部电影的大杀器,绝招便是出其不意,让你做足了灾难片和教课片的功课时冷不防多踩了踩脚下的大地——地心引力从未如此让人这样关切。
可能我的想象过于诗化和残酷,我所期待的是截然不同的另一部影片:宇航员意外抛落太空,她在真空中无情地远离地球,而地心引力成为她和地球的唯一联系。我所想象的就是这么一部电影,简单谈之,就是在绝对的绝望中宇航员第一次感知到无形的引力是如此真实,她在条件最为极端的情况下构造了一个基本在平日不能发生的哲学模型。在这个模型中人们可以触摸到平日不能察觉的存在,也从未如此感知到自己的命运竟然决定于如此无形的引力。当然,实际出炉的电影中也无不穿插了这样的思想,只是导演为了商业的需求包裹了一层又一层的华丽外壳,最终只是把这种哲学上的思考当做了影片的一个噱头、一个元素。但显然,如果没有电影中反反复复出现的集体爆炸,观众也许就会在镜头的旋转与毫无参考系的镜头中昏昏欲睡,而如此耗费的制作对于一部提出思考的独立影片来说也只是想想就好了,根本不可实现。
恕我赘言,本就不应着墨于电影的哲学主题,那么接下来不妨浅谈作品的几个重要元素:一曰演员,二曰剧情,三曰镜头感。
电影的主要角色只有两人,桑德拉布洛克与乔治布鲁尼。像蜘蛛侠一类的超级英雄一般,基本始终带着头罩的演员大大削减了观众对面部细节的孜孜以求。但是有趣的是,在观影过程中观众不止一次通过面罩的反光观察到蔚蓝的地球或是初露光芒的太阳,这一下子拓宽了视觉上的沉闷,一连让我想到了《宫娥》等画作巧妙的视觉处理——一方面交代了宇航员身处的情况(而不是通过单人的视角),另一方面使画面避免了重复拍摄人脸与地球的尴尬。可演员的不丰富显然是硬伤,影片不能像《活埋》那样充分地钻入主人公的内心,而是把主人公做为一枚被命运捉弄的棋子(而且是具有诅咒能力的棋子),将故事始终停留在故事人物的浅层。试问,除了主人公女儿早逝,主人公有些厌倦了地球生活之外,你对她还有何了解?答案显然如同脚下那苍茫的大地一般,旋转着无法给你满意的方向。
在剧情方面似乎也不用多说,一个半小时的时长显然是凑出来的。在观影中我有跳线的一次经历,那就是在女主角请求呼救而不小心跳线的那段(我与主人公命运是何其相似)。也许是被一连串的太空碎片砸昏了脑子,影片一下子煽情让人有些摸不着头脑。与爱斯基摩人(导演的儿子拍摄了同时期地面爱斯基摩人的短片)的对话又是如此跳跃,就我个人而言不是很能接受这样偶然而草率的跳线。相比之下,同是满屏白色的宇宙空间电影《月球》,倒是在主人公撞毁干扰塔而与女儿进行了紧急通话的一刻,让满场的观众心凉半截。所以,打动人心也许只是导演的灵光一现,不能苛求,但也只能在这部影片中说声遗憾。连续三座太空工作组的爆炸充满了好莱坞一贯的做派,而丧门星光环则一直闪烁,不由地让人想起了《2012》中男主角给周围人带来的一切灾祸(迫使前妻的新丈夫悲剧啦,开车避灾时让身旁的人遇难啦……)。当然,你也可以按同样的套路对比《僵尸世界大战》中的皮特老爹,简直就是宇宙空间中的江户川柯南。
最后简单说说镜头。在演员一栏中已经做了简单的评析,即在一般独角戏中镜头的重要性始终毋庸置疑。无论是单演员(《活埋》)还是单场景(《活埋》《12怒汉》),镜头语言的把握是将观众脱离无聊泥潭的不二法门。总体来说,《地心引力》做的不错,当然在电影的后期满屏幕的灾难片机械碎片的镜头给了导演太多松口气的机会,但整体说来还算可圈可点。电影一上来长达15分钟的长镜头可谓让人惊叹,沉默的画面,蔚蓝的星球,由远处驶来的由于没有参考系而无从考察体量的飞船,都让人觉得“这部片子看起来不一样”。长镜头对于这部影片来说太容易了,但展现地球的广阔的机会只有一次,剩下的长镜头都贡献给向3D谄媚的画面与一连串爆炸事故了。所以,不能说这部片的长镜头用的就怎么好,反倒是前面提到的映衬在面罩上的反光倒是惹人一爱,不知道是不是导演偶然发现的一个美点。而其余的,甚至包括女主角重回地球而忍不住一个劲儿地啃咬大地的画面,也无法让我打动。至于大家都在吵吵的那个模仿母体中的婴儿的那个画面,我倒是觉得没有什么传神之处。当时我只在意两个问题,一是为什么女主角呼吸平顺之后竟然这样慢慢吞吞的,说好的对乔治的救援呢,似乎早就为了这个镜头而把他忘得一干二净;二是桑德拉脱掉宇航服之后的身材,如果说导演要在这里重新提醒人们注意到中世纪之前一直被人们所忘记的人体之美,我想导演还是很成功的,至少桑德拉的前凸后翘(有点壮)还是大飨军士的。
以上是我看完电影后的一些感觉,一句话,那便是深究此片毫无意义,在这里的赘述充其量是对一边倒的影评倾向唱唱反调。往往都说影评人是收获不到观影的快乐的,就像当年木卫二看完《少年派》之后轻微的吐槽便引来了豆瓣翻云覆雨的狂喷。好在我不是影评人,我只是一个语感不佳的文字码手,在这个毫无意义的周六日子,我为了这样一部电影说点我想说的实在话。至于电影的好坏还是你自己去看,当然,我相信那些绝对意义上的宇宙航天迷(新海诚还是什么的)还是会默默地在电影院的某个角落里痛快地l上一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