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们诞生在中国》影评:中国的这些灵物
- 《谁的青春不迷茫》观后感
- 《求婚大作战》豆瓣影评:喜欢一个人却又说不出口
- 《赏金猎人》影评:加了欧美调料的中韩乱炖
- 《爱乐之城》豆瓣影评: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 《云中行走》影评:记录几个片段的感受
- 《老炮儿》观后感:一代人的挽歌
- 《余罪第2季》剧评:余罪、死亡通知单、心理罪你
- 《余罪》和《三八线》两部剧的简单比较与分析
- 《鬼吹灯之精绝古城》豆瓣影评:真实展现年代感和
- 《权力的游戏第六季》剧评:高能预警,囧诺的身世
- 《魔兽》影评:麦迪文去哪儿了
(文/ 南木一方)早上骑着单车开开心心的去看电影,然后中午步调沉重的往回走,抬头看看蓝蓝的天,突然觉得思考一下是冬马小三,还是雪菜碧池更为轻松一点,反正,胃疼片。
关于电影,音乐、画面、剧情的契合度相当高,剧情的发展还是较为合理(不合理的地方后面会说),感情的细节描写相当充分,4星,扣分点在于两处剧情发展上的不合理。
总的来说,我对这部电影的喜欢,超过《你的名字》。这纯粹是个人更倾向于此类更二次元化的画风以及更为细腻的情感细节描写,简单来说就是胃疼片找虐倾向症候患者……
然后特地上来看看影评,然后,瞎了我的狗眼……争论点在于校园欺凌,以及斯德哥尔摩综合症……
其实我觉得我们搞错了一件事,这本质上不在于校园欺凌,而是残障歧视,只不过恰好发生在了校园,以校园欺凌的形式体现了出来。
我们说女主是斯德哥尔摩患者,似乎我们假想着我们如果是女主,面对男主来找女主的时候就该一个大耳光子扇过去,然后大吼滚粗,再然后一个潇洒的转身……
但是我们基本上、大部分人都不是残障患者,特别是沟通障碍的残障患者。假想一下,如果一生之中,没有接受到除了家庭以外的人关怀,在各种环境饱受欺凌和排挤,突然有个人对你发至内心的关怀,而这个人同时也伤害过你,你会怎么选……
责备弱者没有自尊,这本身就是强者的狂妄。
于此同时,我们说女2、3、4、5……都太过碧池,似乎小学那些施加欺凌的人都不可原谅,其实我们忽略了一点,这是小学生,我们用大人的人际关系去套用在小学生之上,这不合理。想想当初我们小学时和同学最为决绝的一句话是什么,是“我再也不同你耍了”,然后不出三天又屁颠的混在一起。其实很多小学生在欺凌的时候,并不是恶意的伤害,而是取乐,简单来说,是熊孩子。那么个人认为最该为欺凌负责的倒是老师,老师明明知道石田在欺凌着西宫,但是并没有看到制止的教育。校园欺凌的首要责任人是教育者,我是这么认为的,另外关于校园欺凌,大家也可以看看李狗嗨的SP1,关于校园欺凌的那集。
故事类电影最根本的是逻辑的合理性,除此之外的剧情走向的讨论,归根结底只是我们喜不喜欢这个结果罢了。没办法,这个世界就是充满着各种可能,其实上我们不能选择的,比我们能够选择的多得多得多。
所以我认为即便是删减版,在不影响剧情发展的合理性的前提下,是不大影响观影效果的。在最开始石田按笔发出声响的时候,植野看了过去,这就交代了植野对石田的喜欢,同时植野对西宫的敌意,也很大部分来源于石田对西宫的过度“关注”,所以最后植野为了石田和西宫妈妈互扇耳光一点也不突兀。
不过有两处发展我认为不合理的地方,一个是西宫跳楼,石田去拿相机的时候恰巧发现,然后,电光火石日漫平地摔,然后电光火石西宫跳了消失了石田还趴在地上,然后电光火石石田拉住了西宫,what?导演我要看真人版,长镜头的,嗯,我来按住牛顿的棺材板……卧槽,剧情片啊,照理说西宫跳十遍都不一定被撞见呢,用意外做故事片的主线推动不合理啊,当时跳楼那个情景之凄美啊,之绚烂啊,烟花盛开既逝啊,我含着泪啊,然后石田拉住了啊,然后我一边含着泪一边心里咆哮石田你TM松手啊!这个时候西宫不死不合理啊!她必须死啊!情绪都酝酿好了结果被你救回来搞毛啊…
然后,石田掉下去了,心想对嘛总得死一个嘛!然后他没死,嗯,心好累。对了,导演,我还是想看真人版,牛顿的棺材板我还没松手,我看清了至少得5楼往上,你看银魂真人版票房那么好…
至于后来石田和西宫做梦梦见对方,然后不约而同半夜跑出去在桥上遇见了…我明明看见你们有手机嘛…哎,不吐槽了,心累…
如果不是这两处我看来属于硬伤的地方,评价应该更高,致郁胃疼片应该还是不那么小众的。
最后,说点与电影无关的。记得同事聚餐,有个同事的前女友刚刚被求婚了,然后其他同事们鼓动他立即去表白追回来,他说已经说清了不用了,其余同事劝他青春不要留后悔,疯就疯一把。然后大家立即买单驱车一小时过去,然后买了花撑场面,然后依然没有结果。抛开当事人的因素不说,我只是觉得我们有时候太过狂妄,肆意决定别人的生活,动动嘴皮其实轻松,因为不用承担什么后果。
是的,关于电影,关于剧情,我们有时候总是在想,如果是我的话就怎样怎样…其实,这何尝不是一种狂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