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艺术
发布时间:2022-02-07
小品艺术,"小品"一词早在晋代即有了,本属佛教用语。随着"禅悦"之风的兴盛,文士们将"小品"概念移植到文学中,便成为很自然的事了。小品,顾名思义是小的艺术品。 小品的名称大致起源于艺术学校和演艺团体。在美术界,一幅简洁的、单纯的小作品称为小品。它本身没有复杂的内涵,只反映事物的一个侧面或现象,表现形式较单一。如国画小品,版画小品,油画小品。在演艺界,通过形体和语言表现一个比较简单的场面或艺术形象的单人表演或组合表演,也称为小品。



时间
万历三十九年


艺术特点
短小精悍,情节简单等

写作要点
深入生活,贴近生活等

目录
1艺术起源
2历史传承
3艺术特点
4表演形式
5艺术表达
6写作要点
7各类异同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起源
《世说新语·文学》:"殷中军读小品"句下刘孝标注:"释氏《辨空经》有详者焉,有略者焉。详者为大品,略者为小品。"鸠摩罗什翻译《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将较详的二十七卷本称作《大品般若》,较略的十卷本称作《小品般若》。可见,"小品"与"大品"相对,指佛经的节本。因其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便于诵读和传播,故备受人们的青睐。张融《遗令》:"吾平生所善,自当凌云一笑。三千买棺,无制新衾。左手执《孝经》、《老子》,右手执小品《法华经》。"(《南齐书》卷四十一)可见他对"小品"的偏嗜。晚明夏树芳著有《香林牍》,自序云:"长夏居毗山,日礼《莲花小品》,殿最名香,略摭成篇。"晚明文人为逃避政治祸患,嗜佛成风,但只是逃于禅、隐于禅,大多数人并未真的遁入空门。所以他们根本没有耐性钻研深奥玄秘、卷帙浩繁的佛典,却对"小品"情有独钟。

折叠编辑本段历史传承
万历三十九年(1611),王纳谏编成《苏长公小品》,最早将"小品"视作文学概念。陈继儒《〈苏长公小品〉叙》云:"如欲选长公之集,宜拈其短而隽异者置前,其论、策、封事,多至数万言,为经生之所恒诵习者稍后之。如读佛藏者,先读《阿含小品》,而后徐及于五千四十八卷,未晚也。此读长公集法也。"(《眉公先生晚香堂小品》卷十一)提出"短而隽异"作为"小品"的特征,并比之为《阿含小品》,也可见"小品"概念是由佛经移来的。这是晚明人最初的"小品"观,大体上指散文体,篇幅短小,隽永新异。陈继儒是晚明文坛"山人"一族的领袖人物,经他一号召,"小品"一词遂不胫而走,一时人人竞相写小品、选小品、论小品,蔚然成为风气。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特点
1、短小精悍,情节简单。这是小品与其它艺术作品和艺术表现形式最基本的区别。小品属于"文化快餐",它是一碟精美的"小菜",而不是什么火锅大杂烩。

2、幽默风趣,滑稽可笑。小品是"笑"的艺术。好的小品大多有足够的笑料,让人在笑声中受到启发,笑过之后,细细品味,常常蕴含着很多哲理。

3、雅俗共赏,题材广泛。小品反映的小题材、小事件源于基层和老百姓中间。人世冷暖、世相百态都是小品描写的对象,都可以通过小品这种形式在艺术上得到升华,在舞台上进行演出。

4、贴近生活,角度新颖,语言精练,感染力强,这是小品创作的基本要求。只有贴近生活的作品,群众才喜闻乐见,才易于接受。源于生活,高于生活,适度夸张,事例典型,这是成功小品的要领。

5、针砭时弊,内含哲理。透过表面现象,讽刺一些不合理的事物,揭示一定的哲理,寓教于乐。这既是小品的本意也是人民群众对它的进一步要求。 要演好的小品,必须有好的小品脚本。正如唱红一首好歌必须要有好的歌词和好的曲子一样。随着小品的"走红",不少从事艺术的新老同志加入到这个行列里,业余文艺工作者也积极写稿和参赛。但往往由于把握不好小品的特点和"度",小品脚本写的不够"味",演出效果不尽人意。就连小品演义界的一些"大腕",也常常为没有一个好的脚本犯愁。

折叠编辑本段表演形式
小品最早是演艺界考试学员艺术素质和基本功的面试项目,一般由录取单位老师现场出题,应试者当场表演。大约在80年代初,由于春节联欢晚会的媒介,小品作为独立的节目参与到演出中。因其活泼、诙谐的表演形式倍受观众的喜爱而一枝独秀。较早的小品演出可能是陈佩斯、朱时茂的《吃面》,其滑稽、幽默的形象动作获得了群众的高度赞赏和认可。其后,赵本山范伟黄宏、郭达、赵丽蓉巩汉林等一大批小品明星脱颖而出,小品这个新的演艺形式空前火暴,它的题材也空前丰富,小品反映社会现象的深度、广度及其表演形式也愈趋多样化。从此小品成为文艺舞台上不可或缺的独特的艺术表演形式。

折叠编辑本段艺术表达
小品剧本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是小品艺术演出的文本基础,编导与演员根据剧本进行演出,按不同分类标准可分为搞笑小品剧本、情感小品剧本、校园小品剧本、英语小品剧本等。

剧本的结构一般可分为"开端、发展、转折、高潮、再高潮结局"。 当然根据编剧技巧的不同,结构还会变化。小品剧本的写作,最重要的是能够被舞台上搬演,小品文本不算是艺术的完成,只能说完成了一半,直到舞台演出之后(即"演出文本")才是最终艺术的呈现。

小品剧本的写作方法主要是"起承转合"四个字,起是开端,承是承载,转是悬念进入高潮时的扭转,合是结局。

小品贵小,是一个小的故事让人去品味,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起承转合适合于所有剧本的创作

折叠编辑本段写作要点
1、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象黄宏、宋丹丹的小品《超生游击队》,赵丽蓉、巩汉林的小品《如此包装》,赵本山、范伟、高秀敏的小品《卖拐》、《卖车》等,都是在生活中发掘出的老百姓所熟知的凡人小事,通过他们活灵活现的演出,使观众捧腹大笑,回味无穷。

2、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3、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如宋丹丹的"一颗洁白的门牙前年也光荣地下岗咧",赵本山在说到与老伴重新和好时的"后来又淘声依旧"了 ,都是高超的借用语言的范例。

4、 不要把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折叠编辑本段各类异同
折叠相声
相声一般也有小品短小的特点、幽默风趣的特点,以及其它一些共同的特点,但不同点在于:相声是"说学逗唱",重在"说",一般不用道具,不化装;而小品不仅用道具,要化装,而且重在"演",通过表演取得效果。说的多演的少,容易使人视为相声;光演不说,成了哑剧。

折叠戏剧
相同点是在形式上,短小,情节不复杂,都具有"戏剧"性或"喜剧"性;区别在于:在内容上,话剧、戏剧的内涵丰富,时空较长,说教成分较多,思想性突出,有的看后给人以沉重的感觉、悲壮的感觉,甚至催人泪下。而小品则不必有较多的内涵和思想性,只要将具体事物的"一面"表现得活灵活现即可。不少观众反映,小品不欢迎眼泪,只欢迎逗笑,这是有一定道理的。 如果说戏剧是社会生活的一幅画面或镜子,小品则是一幅漫画,是一个"哈哈镜"。它的特点是用"笑"和夸张的语言反映事物、折射事物;如果说戏剧是以剧情和脚色的台词直接感染人,使人们受到正面教育的话,小品则既不属正面教育,也不属反面教育,它是用一种"启发式"的形象思维激活人的感官,使人们从笑中受到感悟。

折叠综述
小品的形式较适宜于讽刺、暴露、辛辣的题材,不适宜正面或直面教育的内容。 评价一个小品脚本优劣高低的标准是什么? 我赞成大部分人的看法:能让人看了哈哈大笑是小品的第一个评判标准,其次才是题材、内容、语言、思想等艺术和政治标准。

折叠代表人物
在小品的艺术舞台上涌现出多位优秀的表演艺术家,特别以赵本山.潘长江.范伟.高秀敏.巩汉林等艺术家的表演深受百姓喜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