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戏剧小品
发布时间:2022-02-14
戏剧小品是戏剧的一种,是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在我国兴起的一种新的戏剧艺术形式。它以短小、形象、活泼、贴近生活、表演灵活的形式活跃在我国戏剧舞台上,深受广大观众的喜爱。

戏剧小品
特点
情趣性、大众性、灵活性等

目录
1简介
2现代发展
3现代形态
4创作倾向
5写作要点
6铁岭小品
折叠编辑本段简介
小品与戏剧小品不同,舞台上演出的小品实际上是戏剧小品,但都省事地称为小品,因此,有必要创建"戏剧小品"词条。

戏剧小品如今,随着时代的变化,它已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传统的舞台性、表演性,还具有现代的情趣性、大众性、灵活性等特点。为此,我们从以下两个方面探讨其现代走向。

折叠编辑本段现代发展
我国戏剧产生的历史可上溯到原始社会反映农牧业生产的歌舞。他历经春秋、战国的"俳优",两汉的"百戏",南北朝时期的"拔头"、"参军",唐代的"参军戏",宋代的话本,元代的杂剧。元杂剧的产生标志着我国戏曲开始走向辉煌。它是把歌曲、宾白、舞蹈、表演等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表现形式,为今天戏剧的内涵作了某些规定。在此基础上,人们进行话剧、歌剧、舞剧的尝试,把西方的话剧与东方的戏剧结合起来,从而产生对戏剧的现代认识:即戏剧是一种以表演为中心,融合了文学、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因素的一门综合性艺术。戏剧小品则是由培训演员的"元素训练"片断发展而来的。苏联戏剧家斯坦尼斯拉夫斯基在《演员自我修养》中提到的"戏剧小品"也是培养演员心理素质和想象能力的训练手段。后来,其戏剧因素增强,社会意蕴扩大,形式技巧不断丰富,才成了今天所说的"戏剧小品"。

自一九八四年春节联欢晚会《吃面条》开始,我国戏剧小品迎来繁荣时期。接着《吃鸡》《卖羊肉串》《考演员》《超生游击队》《相亲》《芙蓉树下》等许多优秀小品走进人们的生活。如今《擦皮鞋》《如此包装》《过河》《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卖拐》《卖车》《功夫》等戏剧小品已成为时代特征的标签,让人们俯仰皆叹。例如这些小品中的语言:"闲的膀子难受""逼着我动粗";"其实都是罗卜白菜!";"吃、喝都没了还臭美啥";"说那些臭养层子干啥,来时的火车票谁给报了?";"脑袋大脖子粗,不是大款就伙夫。";"这里是防'忽悠'热线"等等。可见,戏剧小品的发展与社会生活内容息息相关。戏剧小品的情趣性、大众性和灵活性就体现在这些语言的通俗化、形象化中。

戏剧小品的现代情趣性,使戏剧小品截取生活的一个片断、一个瞬间、一个场景、一个笑话,甚至是一个动作,从而以小见大,反映深刻内容。如上面提到的任意一个小品都是这样。《吃面条》揭示违规的多吃多占只能自食其果。生活常理就是生活真理;《超生游击队》再现了传统思想重男亲轻女的可悲生活,提醒人们不重视自身的生活质量是多么愚蠢;《相亲》、《芙蓉树下》反映老年人渴望夕阳爱情的社会问题,赞美社会新风尚;《擦皮鞋》《如此包装》抓住社会新时尚,幽默的讽刺中告诫人们什么是真善美,什么是假恶丑;《过河》《红高粱模特队》《昨天·今天·明天》更是再现了当代新农民的爱情观、审美观以及关心国家大事的新观念;《卖拐》《卖车》《功夫》这一系列小品则以魔幻式的语言,意味深长的揭出改革开放以来人性在精神领域的迷失。总之,这些小品短小精悍,内蕴深刻,以情感人、以趣乐人,给人生以启迪。

戏剧小品的大众性和灵活性,使它表演的空间形式更贴近生活。其对演出条件要求不苟刻,田间地头、街头社区、军营边寨等都是它的舞台。这种灵活的演出形式与生动、深刻的内容相结合,让人们既休闲娱乐,又痛快淋漓。其浓缩的时间性,浓缩的社会性,使戏剧小品成为大众快餐文化,而成为中国人过年的重要内容,从而使其具备了"大文化"的某些质资。正如著名历史学家钱穆所说:"文化乃指人类生活多方面的一个综合体而言"〔1〕(P29)戏剧小品就是这"综合体"的一部分,而且是当代戏剧文学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折叠编辑本段现代形态
随着戏剧的发展,其形态各异。从内容、性质和美学范畴划分,可有悲剧、喜剧、正剧、滑稽剧等;从容量大小,结构繁简划分,可有多幕剧、独幕剧;从题材所反映的时代划分,可有历史剧和现代剧;从艺术表现形式划分,可有话剧、歌剧、舞剧、戏曲小品等。

我国的戏剧小品从表现手段上分,主要有戏曲小品、话剧小品、歌剧小品等。戏曲小品是以我国传统戏曲歌、舞、剧三位一体为特点的戏剧小品。如袁文良写的《保马谡》(《讽刺与幽默》2002年8月20日)。话剧小品是以对话为主,兼有动作的一种戏剧小品。这是目前最走红的戏剧小品样式。如赵本山等人表演的小品《拜年》《卖拐》等。歌剧小品是以歌唱为主,兼有对话和旁白。如潘长江表演的《过河》;从戏剧小品的艺术效果上分,我国的戏剧小品主要有喜剧小品、悲剧小品和悲喜剧小品。喜剧小品如《超生游击队》。悲喜剧小品如《芙蓉树下》。悲剧小品目前还不成熟,没有典型代表作品;从戏剧小品与其它艺术形式相结合上分,我国的戏剧小品主要有哑剧小品、相声小品、电视小品、儿童小品、木偶小品。哑剧小品如《吃鸡》。相声小品如冯巩牛群表演的《点子公司》。电视小品如陈佩斯拍摄并表演的《师徒乐》。儿童小品如曾涛写的《妙决》。木偶剧小品如黄锡钧写的《训猴》,还有神话剧小品等。

折叠编辑本段创作倾向
折叠以小见大
法国作家雨果说过:"戏剧应该是一面聚集物像的镜子……把微光变成光彩,把光彩变成光明。"〔2〕(P372)写作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就在于此。眼下,赵本山表演的小品《卖拐》《卖车》《功夫》,截取的就是生活中人们常有不自觉地受骗上当的小事,反映的却是多方面问题:如人的自我保护意识;人的自身素养;人的生存之道;人性中懒惰、自私、轻信的弱点;人的交际原则等问题。更深层次的内容则涉及政治、经济、文化、道德、宗教、哲学等问题,不一而足。

折叠巧设结构
戏剧小品的结构形式大体上有两种:开放式和闭锁式。

开放式结构就是让戏剧情节按时间顺序按部就班地展开,如赵本山和黄小娟表演的《相亲》;闭锁式结构就是只写高潮和结局部分,把事件最精彩的部分表现出来,即把"最富于孕育性的那一顷刻"〔3〕(P163)表现出来。如黄宏和魏积安表演的《擦皮鞋》就是把一天中"早晨"这一重要时刻发生的事表现出来,从而出人意料地反映现代人的"两面生活",即化了妆的"我"和卸了妆的"真我"二者的矛盾纠葛,揭示了"万变不离其宗"的生活要义。

折叠语言生动
戏剧小品成功的关键除了具有新颖、深刻的主题外,最重要的就是小品语言。因为戏剧小品篇幅短,演出时间短,人物一般在30分钟左右,甚至15分钟左右。人物也少,背景简单,这就要求戏剧小品的语言口语化、个性化,极具冲击力。

口语化,有两层含义:一是讲标准的大多数人都能听懂的普通话。二是讲具有地方特色的语言。目前戏剧小品的口语化以地方特色为主,南方戏剧小品和北方戏剧小品的语言风格迥然不同,但却能引起普遍共鸣,其小品的口语化美感起了相当大作用。

个性化,是指戏剧小品里的人物语言要有个性,是普遍中的特殊,是生活中有的而又无法模仿的语言,如《昨天·今天·明天》中"我十分想念赵忠祥!"和"来时火车票谁给报了?"的语言已经成为某种暗示语。再如"扯蛋,扯蛋,就从这儿来的啊!"、"我这知识都学杂了!"等则已成为"另类"时尚语言而广为流传。

如今,戏剧小品中的人物语言已深入到人们的精神领域,成为某种定势:盲人形象盲人语言;社会闲散人员的语言;神侃胡诌骗子的语言;农民企业家的语言;官僚腐败分子的语言;恋爱中的老人语言;现代摩登意识的老人语言;社会另类青年语言等等,都可以在戏剧小品中找到。

总之,戏剧小品的现代发展越来越丰富。无论内容、结构,还是表演形式都具有与现代社会同步的迅速、简洁、浓缩、审美的特性。它要求创作者深入生活,抓亮点;挖掘材料,升华主题;掌握新的表现方法,艺术地再现生活中的那个"点",用卡夫卡的话说就是:"在戏剧把不现实的事情变现实时,他对观众产生的影响最强烈。这时舞台就成为灵魂的潜望镜,从内部照亮了现实。"〔4〕(P228)那么,戏剧小品就更能让人们真正"品"出蕴籍在其中的无限意味,而无愧于大众文化的形象。

折叠编辑本段写作要点
1、深入生活,贴近生活,体验生活,从生活中找灵感。要用艺术的眼光去发现题材,挖掘题材。

2、题材宜小不宜大,要"大题小做",不要"小题大做"。切忌包罗万象,搞"高大全",一个小品最好只反映一件事物,或者只反映一件事物的一个侧面。内涵丰富,说理充分的题材,是电视系列片或长篇小说的事,不要混为一谈。

3、要有笑料和"包袱",语言要生动、幽默、诙谐,不要扳着面孔说话。小品最宝贵的,是语言的生动有趣、妙语连珠。要巧妙地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切忌平铺直叙。有时一个"借用"语能使观众开怀大笑。

4、 不要把小品写成相声或小戏剧,要突出小品的特点。有些小品作者用心良苦,立意也不错,总想把小品写的很有思想性,对人有教育意义。但表演效果适得其反,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把戏剧和小品真正区别开来。

折叠编辑本段铁岭小品
折叠主要特点
铁岭人发扬敢作敢为的精神,为了打出地方特色,当地文化主管部门于1983年将铁岭曲艺团和话剧团合并为铁岭市民间艺术团,这项举措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从此辽宁的戏剧和曲艺呈现出多元化发展的趋势,多方面人才的整合为辽宁喜剧小品的诞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铁岭市民间艺术团有着良好的创作班底,汇聚了大量的人才。毕业于中央民族大学音乐专业的著名回族作曲家逯贵导演了铁岭首部歌剧《洪湖赤卫队》,并创作了大量歌曲、舞蹈作品以及《张志新之歌》等话剧;话剧导演张惠中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将专业的戏剧理念运用于拉场戏;舞蹈演员出身的乔杰充分发挥自己的才华,由他导演的作品具有鲜明的艺术特色,令人耳目一新;后来成为著名编剧的张超、崔凯创作了大量的拉场戏和小品。赵本山、潘长江后来调入该团,连同原有的何广顺、李海、李静等优秀演员,构成强大的表演团队。戏曲演员出身的著名编导李春明以百年老戏《瞎子观灯》为基础创作了拉场戏《大观灯》,将京剧、评剧、相声、二人转、流行歌曲巧妙融合,该戏连演几百场,创造了当时全国剧场演出的最高纪录,辽宁人民艺术剧院的李默然以及沈阳军区抗敌话剧团的演员曾专程观摩考察。从此,铁岭民间艺术团形成了编剧、作曲、导演、演员一条龙的格局,可谓阵容强大,人才济济。大量的拉场戏被创作出来,《双扣门》《双送鸭》《闹鱼塘》《麻将豆腐》都是该团创作的优秀作品。从此,具有鲜明辽北风格的拉场戏正式形成,这时的拉场戏已不同于传统的拉场戏,因为话剧人才的加入使铁岭拉场戏在编剧、导演、作曲方面表现出更大的专业性。

折叠演变过程
拉场戏《1+1=?》是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张超、张惠中创作的作品,原由李海、李静表演,并曾获过奖,后来该团借调赵本山出演男主角,受到同行和观众的认可,赵本山因此正式调入该团。1987年,姜昆率领中国广播说唱团到铁岭演出时,观看了赵本山和李静表演的这个拉场戏,并向中央电视台推荐,《1+1=?》参加了当年的央视国庆晚会。这个拉场戏时间为20分钟,晚会导演曾提出对节目进行压缩,但考虑到节目的完整性这次并未进行大幅删改。拉场戏这种表演形式时间有长有短,如演出全本《大西厢》共需三个多小时,《回杯记》要一个多小时,而晚会上的拉场戏显然在时间上受到限制。这样,在铁岭民间艺术团后来创作的晚会节目中,就尝试着去掉唱段和舞蹈以节约时间,唱词改为直接说,名称当然也改叫小品了。但创作班底几乎未变,例如编剧崔凯、张超,导演乔杰、张惠中等人就从拉场戏顺利转入小品的创作。另外一个重要的变化是:拉场戏作为地方戏曲可以由不同的人来演,观众欣赏的不光是剧情和幽默,也欣赏演员的唱腔和舞蹈,所谓"歌舞演故事";而喜剧小品则几乎无法重复演出,赵本山首演后别人很难再演,因为喜剧小品的包袱一旦抖出去之后再演就减少了"笑果",很多喜剧小品几乎都是"一次性使用"。当然这里有一个过渡期,即拉场戏和小品曾在一段时期同时活跃在晚会的舞台上。拉场戏《驱邪》《麻将豆腐》和小品《如此竞争》《老有少心》《办班》等都是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的作品。自从1990年小品《相亲》在全国走红以后,电视晚会上出现的就主要是小品而非拉场戏了。但拉场戏在电视晚会以外仍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存在,既有喜剧,又有悲剧,多年来在东北地区仍然深受欢迎,有些剧目如《双送鸭》《双扣门》《摘幌》等还被改编成戏曲电视剧,并多次获奖。中央电视台《曲苑杂坛》栏目至今仍经常播出拉场戏,受到海内外观众的好评。

折叠发展趋势
铁岭市民间艺术团创作了大量的现代拉场戏,但传播较广的往往都是喜剧作品,如《1+1=?》《麻将豆腐》等。拉场戏较其它戏曲剧种更易表现现代生活,因而能较快过渡到喜剧小品这一形式。同时应看到,传统二人转走向衰落实际是伴随着戏曲、曲艺的衰落进行的。正是在这一背景下,拉场戏演变为小品也更符合人们的审美心理节奏。编曲和演奏两个环节的省略使创作速度大大加快。铁岭小品保留了传统二人转的"说口",虽然灵魂上仍然是拉场戏,但形式上则向话剧和相声靠近。1986年12月,相声表演艺术家李文华被评上全国相声"十大笑星"后赴长春领奖,曾在长春宽城文化馆剧场观看二人转演出,在欣赏了精彩的传统二人转"说口"后李文华激动地说,"二人转的说口就是相声。" 他认为同样的包袱二人转演员比相声演员抖得更响,二人转演员彩装上场,又有乐队配合,比相声演员更有气势。 二人转"说口"与相声的密切关系使得二人转演员对相声的借鉴得心应手。巩汉林范伟、黄宏、句号、宋丹丹等相声、话剧人才的加盟,进一步壮大了东北喜剧小品的力量。赵本山早期表演的小品仍带有很多戏曲的特征,如《相亲》《如此竞争》背景比较简单,虚拟化特征较大,舞台较为空旷,大多只有一桌二椅。但是他后期表演的小品多为写实与写意相结合,舞台布景越来越真实;《策划》《同桌的你》中不仅有屋子、窗户还有火炕和饭桌;《狭路相逢》中甚至把真车开上了舞台,这些都反映了编导人员创作理念的改变。早期经常出现的一句一压韵的连环说口,在后期的小品中也逐渐减少。《说事儿》的编剧张猛就大量借鉴了话剧和相声的创作手法,将在中央戏剧学院和北京电影学院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小品创作,这部作品实际上在形式上已经没有多少拉场戏的痕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