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中国历代小品画:山水卷
发布时间:2022-03-16

《中国历代小品画:山水卷》内容简介:中国山水画源深流长,最初是作为日有山川的图案或人物画的背景出现,以后逐渐分离出来,加强其独立的审美意义,同时在山水诗勃兴的氛围里,获得了独立成科的发展机缘,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册水画趋于成熟。东晋顾恺之"画云台山记是记述山 水画构图布局的完整着录,宋宗炳"画山水序"则是首篇山水画论着。以传世画迹观之,汉代壁画里,可窥见日月山川、树木岩石、建筑舟船等自然物象的雏形,直到在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卷》(唐摹本)中的"道冈隆而不杀"段,才勉而透露出欲将山川作为主体的构力意图。相传为隋展了虔《游春图》(宋摹本),标志着山水画独立成章,无论从布局、物象的有机配合以至总体意境的渲染,都达到了状物抒情、摹景和运情相统一的境界,山水画的实践上走上了一条独立发展的道路。中国山水画经历了一千多年的漫长进程,各个时代有识见有才能的画家,不断地丰富山水画的内容意涵和表现形式,不断地建立起各种有典型意义的风格类型和表现技法语言。小品画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山水画发展的历程轨迹,同时又展示出自身的艺术情趣和形式特征。本集选载小品山水画作品,冀望能为观者奉上一件件精致的艺术珍贝,案头摩挲,细细品赏,意味隽永。财时也为绘画艺术的爱好者,提供观摩临习的范本,临池挥毫濡墨,良可遣兴怡情,自娱娱人矣。

中国历代小品画:山水卷

出版社
山东美术出版社

页数
170页

开本
10

品牌
山东美术出版社


作者
单国霖

出版日期
2003年3月1日

语种
简体中文

ISBN
7533017617

目录
1内容简介
2媒体推荐
3图书目录
4序言
折叠编辑本段内容简介
《中国历代小品画:山水卷》是由山东美术出版社出版的。

折叠编辑本段媒体推荐
前言

中国绘画作品,从外观装帧形式分类,主要有立轴、屏条、对幅、手卷、横披、扇面(包括团扇和折扇)等几种样式。由于尺寸大小和外表形制的相异, 画家在创作时,于内容繁简、位置经营、用笔使墨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思考和表现手法,从而呈示出不同的景域空间、笔墨情趣和艺术品味。

在一般情况下,立轴和手卷,因其尺幅的高大和广长,往往景物布置比较繁复,境域宏阔,气势恢宏。即便有些作品物象简略,也要营造深广的空间感,避免流于空泛。画家对于立轴和手卷的制作,都十分经意,精心构思,倾力施展其笔墨技巧。故而立轴和手卷最能体现一个画家的艺术特性和风格面貌,历来受到欣赏者和艺术史研究者的重视,凡编辑综合性图集或专题、个人画集,都以卷轴作品为主体。

册页、单幅画页和扇面等形式,因其尺幅较小,内容的容量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由于们轻便灵巧,便于手头把玩和案头欣赏,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们从这些形式的作品中,选一部分在表现方法上简洁明快,趣味隽永的作品,归纳为"小品画",按山水、人物、花鸟各科编辑成集,藉以介绍"小品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征。

"小品"这一名称源于佛经,佛经中有十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为后秦鸠摩罗所译,与同为他所译的二十七卷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相对,因为系简略本,故称之"小品"。后来"小品"之称延伸至文学和戏剧领域.文学中的"小品"是散文的一种文体。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古代散文中有些即属"小品"形式,至明清颇为盛行,明朱国桢的散文集即以《涌幢小品》名之。近代戏剧中简短的表演亦称为"小品"。

我们借鉴文学和戏剧中的"小品"名称,将它移植至绘画中,参照类似的手法特征,抽绎出一种"小品画"的体裁。我们衡定"小品画"大体有这样几个要素:一是它的尺幅较小,长宽以不超过尺半为宜,以合乎几案欣赏的要求。二是国画的物象比较简当,具有浅显明豁的视觉效果。凡景物繁复或将大轴布局缩小成尺幅的"小中现大"类作品,概不在列。三是笔墨技法趋子简洁明快,带有一定的漫兴性和率意性。画家创作心态轻松自在,不作刻意雕凿,因而较为自由随意地流露其艺术风采。也有些作品取物象之近景或特写,为具体而细微地刻画出形态,运用较精细工整的画法。四是作品的意涵有一定的趣味性,抒发画家真率的情怀,或寓意巧妙而意味隽永。诚然上述几个要素中,尺幅较小是首选条件,其它几条可有倚重倚轻的灵活性。

小品画的外观形式一般以单页、团扇、折扇为主,从历史进展的情况看,这些样式的最初出现都与日常实用器物或装饰观赏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尺幅绘画的最早样式当推团扇,绢质团扇大致在西汉成帝时(公元前32一前7年)已经使用,《文选》中有一首成帝时嫔妃班婕妤的《怨歌行》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便是"纨扇",又称"团扇",是作为生风拂暑的用具。在团扇上绘制图画是稍后的事。据南朝陈姚最《续画品》记载:南朝梁画家萧贲"尝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则至迟在六世纪已经产生画扇。嗣后在团扇上写字作画逐渐流行,使团扇这一实用器物增加了艺术观赏功能.及至宋代,书画团扇颇为风行,上至帝王后妃,下至文人墨客,都喜欢在扇上挥笔染翰,这些书画扇页遂渐渐淡化其实用功能,而提升为纯粹的艺术品。从留传下来大量宋代书画扇页的情况,即可证明这一点。在早期画迹留传甚少的情况下,团扇绘画为认识当时的绘画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故而我们以比较宽容的态度选择了两宋时代的团扇作品,作为"小品画"的范例。

单幅画页的情况比较复杂,据记载,唐代已经出现单幅画页,唐张彦远《历代名画记.论装背裱轴》中记:"若要错综次第,或三纸五纸三扇五扇,又上中下等相揉杂。"此处三纸五纸应为并非同一册的画页,装裱时合装成手卷(唐时亦称轴),可惜无实物传世。而传世的一些唐代佛像画页,应是佛堂的供养佛像。新疆出土的唐代绢画,则是屏风画的残部。现所见最早的单幅画页为北宋时物,如赵佶《枇杷山鸟图》页等。单幅画页另有一种源于灯具上的灯片,南宋周密《武林旧事·灯品》记载:"又有以绢灯剪写诗词,时寓讥笑。及画人物,藏头隐语,及旧京诨语,戏弄行人。"可见在灯片上作画在宋时已流行。现存一些泛称为宋人团扇的作品中,有些形状为方形、矩形、多角形、近折扇形的画页。就未必为团扇,很可能即是灯片画或是小屏风画。

册页按其尺幅规格应可纳入"小品画"的范围,然因一部图册往往有较一致的主题或题材,各幅互有关联,因而总体上又是一个构思缜密连贯的大制作,故一般不加采择。若是同一位画家随意漫作无统一主题的杂画册或多位画家合作的画册,带有单幅创作的性质,亦可酌情收入"小品画"之列。

……

折叠编辑本段图书目录
前言

小品山水画概述

秋窗淡易图 宋 刘松年

梅石溪凫图 宋 马元

烟岫林剧图 宋 夏娃

钱塘秋潮图 宋 夏娃

雪堂客话图 宋 夏娃

梧笔溪堂图 宋 夏娃

郊曳杖图宋 宋 马麟

楼台夜月图 宋 马麟

五云楼阁图 宋 马世英

烟江欲雨图 宋 朴庵

月色秋声图 宋 马和之

雪江卖鱼图 宋 李东

江亭揽胜图 宋 朱惟德

佩山楼阁图 宋 元款

江上清峰图 宋 元款

西湖春晓图 宋 元款

柳塘泛月衅 宋 元款

沧海涌日图 宋 元款

澄江碧岫图 宋 元款

金明池争标图 宋 元款

沙汀烟树图 宋 元款

秋山红树图 宋 元款

江亭闲眺图 宋 元款

溪山风雨图 宋 元款

山腰楼观图 宋 元款

雪江归棹图 宋 元款

天末归帆图 宋 元款

秋江螟泊图 宋 元款

柳塘牧马图 宋 元款

云关雪栈图 宋 元款

春江渔艇图 宋 元款

长桥卧波图 宋 元款

柳阁风帆图 宋 元款

江山殿阁图 宋 元款

遥岑烟霭图 宋 元款

湖山春晓图 宋 元款

水村烟霭图 宋 元款

柳塘秋草图 宋 元款

山唐风帘图 宋 元款

风雨归舟图 宋 元款

青山白云图 宋 元款

柳溪春色图 宋 元款

春波钓艇图 宋 元款

秋溪放犊图 宋 元款

春江帆饱图 宋 元款

秋林远岫图 宋 赵孟頫

江岸乔柯图 元 赵孟頫

松溪钓艇图 元 朱德润

澄江寒月图 元 赵雍

幽涧寒松图 元 倪瓒

清凉晚翠图 元 曹知白

秋江垂钓图 元 盛懋

江深草阁图 元 王蒙

青山红杏图 元 马琬

岳阳楼图 元 夏永

黄鹤楼图 元 夏永

丰乐楼图 元 夏永

碧梧庭榭图 元 无款

草亭送别图 明 杜琼

水村烟树图 明 刘珏

夏畦时泽图 明 周臣

桃花翔鹤图 明 周臣

江亭避暑图 明 沈周

秋林独行图 明 沈周

夜游波静图 明 沈周

空林积雨图 明 沈周

坐对泉流图 明 蒋嵩

江岸晤会图 明 蒋嵩

观瀑图 明 张路

沛台实景图 明 唐寅

松岩高士图 明 文徵明

兰亭图 明仇英

松泉煮茗图 明 仇英

云山图 明 陈淳

壑舟图 明 蒋藻

秋山黄叶图 陆治

花溪渔隐图 明 陆治

松阁读书图 明 朱朗

云霭江村图 明 周之冕

落日孤亭图 明 文嘉

秋山行旅图 明 文伯仁

清波烟村图 明 文伯仁

善卷洞图 明 钱谷

林塘野兴图 明 宋旭

疏林小亭图 明 莫是龙

济川舟楫图 明 丁云鹏

仿倪瓒山水图 明 董其昌

秋山积翠图 明 董其昌

柳溪钓艇图 明 吴彬

柴门送客图 明 程嘉燧

芦艇笛唱图 明 程嘉燧

虎山落照图 明 袁尚统

桃源洞天图 明 袁尚统

仿米芾云山图 明 李流芳

仿子久秋山图 明 李流芳

山庄图 明 沈士充

夏日水村图 明 沈士充

溪山书屋图 明 沈士充

秋山红树图 明 蓝瑛

荷乡小景图 明 蓝瑛

仿关仝山水图 明 恽向

秋树山村图 明 张宏

尧峰秋霁图 明 张宏

灵岩积雪图 明 邵弥

仿米芾山水图 明 倪元璐

松林遥岑图 明 杨文骢

林壑泉声图 明 陈洪绶

秋溪泛艇图 明 陈洪绶

竹深荷净图 明 陈嘉言

梅花书屋图 明 盛茂烨

石湖烟雨图 明 盛茂烨

日历谷秋容图 明 沈颢

山谷红叶图 明 卞文瑜

秋江放棹图 明 张羽中

秋山图 清 王时敏

疏林茅亭图 清 孙逸

秋山行旅图 清 王铎

栖山结庐图 清 王铎

密林远岫图 清 王鉴

花溪渔隐图 清 王鉴

秋郊清寂图 清 丁元公

秋林茅屋图 清 程正揆

仿巨然山水图 清 程邃

柳溪归帆图 清 傅山

秋江独钓图 清 蓝孟

南冈清韵图 清 弘仁

绝壁寒松图 清 弘仁

寒林水阁图 清 方以智

溪谷读书图 清 髡残

策杖寻幽图 清 查士标

云冈飞瀑图 清 樊圻

秋山行旅图 清 樊圻

溪谷积雪图 清 樊圻

江岸茅屋图 清 龚贤

谷里人家图 清 龚贤

疏林亭子图 清 龚贤

丛林草阁图 清 龚贤

雪山空亭图 清 邹喆

秋林读书图 清 吴宏

深山村居图 清 吴宏

黄河晓渡图 清 叶欣

古松入云图 清 叶欣

乾坤草亭图 清 高岑

溪山涨潦图 清 戴本孝

秋山图 清 朱耷

高冈远眺图 清 郑蚊

湖村暮色图 清 王翚

烟浮远岫图 清 王翚

青山白云图 清 王翠

林塘诗思图 清 吴历

春雁江南图 清 吴历

仿倪瓒寒山亭子图 清 吴历

剑门图 清 恽寿平

石径听泉图 清 上睿

江天暮雪图 清 李寅

山阁烟云图 清 王原祁

奇峰图 清 原济

烟断匡庐图 清 原济

万壑放棹图 清 原济

东园万竹图 清 王概

蓬壶春晓图 清 王云

仿马远山水图 清 袁江

柏堂图 清 黄鼎

黄州孤艇图 清 上官周

衰柳长堤图 清 张宗苍

仿关仝山水图 清 王昱

层峦积翠图 清 王昱

草堂客话图 清 罗聘

东坡诗意图 清 黄易

桃源图 清 吴毂祥

折叠编辑本段序言
中国绘画作品,从外观装帧形式分类,主要有立轴、屏条、对幅、手卷、横披、扇面(包括团扇和折扇)等几种样式。由于尺寸大小和外表形制的相异,画家在创作时,于内容繁简、位置经营、用笔使墨等方面,都有不同的思考和表现手法,从而呈示出不同的景域空间、笔墨情趣和艺术品味。

在一般情况下,立轴和手卷,因其尺幅的高大和广长,往往景物布置比较繁复,境域宏阔,气势恢宏。即便有些作品物象简略,也要营造深广的空间感,避免流于空泛。画家对于立轴和手卷的制作,都十分经意,精心构思,倾力施展其笔墨技巧。故而立轴和手卷最能体现一个画家的艺术特性和风格面貌,历来受到欣赏者和艺术史研究者的重视,凡编辑综合性图集或专题、个人画集,都以卷轴作品为主体。

册页、单幅画页和扇面等形式,因其尺幅较小,内容的容量受到一定的限制,然而由于它们轻便灵巧,便于手头把玩和案头欣赏,同样受到人们的喜爱。我们从这些形式的作品中,选取一部分在表现方法上简洁明快,趣味隽永的作品,归纳为"小品画",按山水、人物、花鸟各科编辑成集,藉以介绍"小品画"的历史文化价值和艺术特征。

"小品"这一名称源于佛经,佛经中有十卷本的《小品般若波罗蜜经》,为后秦鸠摩罗什所译,与同为他所译的二十七卷本《摩诃般若波罗蜜经》相对,因为系简略本,故称之"小品"。后来"小品"之称延伸至文学和戏剧领域。文学中的"小品"是散文的一种文体,篇幅较短,多以深入浅出的手法,夹叙夹议地说明一些道理,或生动活泼地记述事实,抒发情怀。古代散文中有些即属"小品"形式,至明清颇为盛行,明朱国桢的散文集即以《涌幢小品》名之。近代戏剧中简短的表演亦称为"小品"。

我们借鉴文学和戏剧中的"小品"名称,将它移植至绘画中,参照类似的手法特征,抽绎出一种"小品画"的体裁。我们衡定"小品画"大体有这样几个要素:一是它的尺幅较小,长宽以不超过尺半为宜,以合乎几案欣赏的要求。二是画面的物象比较简当,具有浅显明豁的视觉效果。凡景物繁复或将大轴布局缩小成尺幅的"小中现大"类作品,概不在列。三是笔墨技法趋于简洁明快,带有一定的漫兴性和率意性。画家创作心态轻松自在,不作刻意雕凿,因而较为自由随意地流露其艺术风采。也有些作品取物象之近景或特写,为具体而细微地刻画出形态,运用较精细工整的画法。四是作品的意涵有一定的趣味性,抒发画家真率的情怀,或寓意巧妙而意味隽永。诚然上述几个要素中,尺幅较小是首选条件,其它几条可有倚重倚轻的灵活性。

小品画的外观形式一般以单页、团扇、折扇为主,从历史进展的情况看,这些样式的最初出现都与日常实用器物或装饰观赏物有着密切的关系。小尺幅绘画的最早样式当推团扇,绢质团扇大致在西汉成帝时(公元前32-前7年)已经使用,《文选》中有一首成帝时嫔妃班婕妤的《怨歌行》诗:"新裂齐纨素,鲜洁如霜雪。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月明。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这便是"纨扇",又称"团扇",是作为生风拂暑的用具。在团扇上绘制图画是稍后的事。据南朝陈姚最《续画品》记载:南朝梁画家萧贲"尝画团扇,上为山川,咫尺之内而瞻万里之遥,方寸之中乃辨千寻之峻",则至迟在六世纪已经产生画扇。嗣后在团扇上写字作画逐渐流行,使团扇这实用器物增加了艺术观赏功能。及至宋代,书画团扇颇为风行,上至帝王后妃,下至文人墨客,都喜欢在扇上挥笔染翰,这些书画扇页遂渐渐淡化其实用功能,而提升为纯粹的艺术品。从留传下来大量宋代书画扇页的情况,即可证明这一点。在早期画迹留传甚少的情况下,团扇绘画为认识当时的绘画面貌提供了珍贵的史料,故而我们以比较宽容的态度选择了两宋时代的团扇作品,作为"小品画"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