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是一种制冷剂,是水的固态形式。如果外压不变,只改变温度,冰的形态就会发生变化。当温度降到零摄氏度以下时,冰开始慢慢融化,最终变成水。在整个融冰过程中,需要不断吸收热量,热量来自于外界环境。热量被冰吸收后,外界环境温度下降,从而达到制冷的目的。
一、冰的特性
当水凝结成冰或冰融化成水时,其整体质量不会增加或减少,但其体积和密度会以可见的方式发生变化。当温度从零下六摄氏度上升到零摄氏度时,冰会膨胀变大;当温度从零上升到四摄氏度时,效果相反,它的体积会变小。
在不同的温度下,冰会发生不同程度甚至相反方向的变化,这是一个非常奇妙的现象。但是,人们习惯了,也就无所谓了。其实深入分析可以用水分子和氢键缔合理论来解决。尤其是冷胀热缩的现象,我们在生活中要注意,比如避免冬天水管结冰,导致水管爆裂。有人好奇冰是什么垃圾,其实不属于垃圾的范畴。
第二,冰的熔点
冰是一种晶体。当大气压稳定时,它的熔点是零摄氏度,而不是零摄氏度以上。零摄氏度是零边界点。高于这个温度,冰会融化,但不会马上融化,会经历一个冰水混合的状态。冰融化的时候,温度还是零摄氏度,没有变化。它只是吸收热量。当然,如果压力条件发生变化,冰的熔点也会发生变化。
压力对冰的影响可以用日常现象来解释。在积雪的街道上,不难发现街道中间的积雪被来来往往的汽车碾压,会比街道两旁的积雪融化得快得多。这是因为汽车轮胎增加了积雪的压力,当气温低于零摄氏度时,积雪会首先融化。
第三,冰的使用
冰制冷的特性被人们广泛应用,尤其是在医疗领域。在相对较低的温度下进行手术,可以有效帮助患者止血,增强存活率,低温是通过冰敷实现的。同时,冰毒还具有麻醉作用,可以在短时间内解除患者的痛苦,比药物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