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孔雀东南飞的故事_ 梦见好多孔雀飞上天开屏
发布时间:2022-08-26

教案试讲流程

课程名称—课型、课时—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具—教学方法—教学过程(导入—讲授新课—巩固练习—归纳小结) —作业设计—板书设计—课后反思

↓来看看语文学科的试讲范例↓

中学语文

《孔雀东南飞》试讲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习积累文言基础知识:实词、多义词、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互文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分析人物形象,理解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深入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培养学生分析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价值观。

3、了解乐府诗歌的常用表现手法赋、比、兴。

教学重难点:

【重点】

刘兰芝、焦仲卿对爱情的执著追求和封建礼教、家长摧残青年男女爱情幸福的罪恶。

【难点】

赋、比、兴手法。

教学过程设计:

环节一:导入新课

中国是一个诗的国度,从先秦的《诗经》起源,就拉开了中华诗歌的悠久历史和传统;中国是一个浪漫的民族,中国有很多流传久远、深入人心的民间传说和神话故事,而且大多以爱情为主题,表现的是“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这种最朴素的愿望。如果生不能做夫妻,死后也要同墓穴。这样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白蛇传”“梁山伯与祝英台”等,东汉末年,一个叫焦仲卿的庐江小吏,一个叫刘兰芝的贤惠女子,夫妻相爱却不能相守,演绎了一出“孔雀东南飞”的悲剧。 【板书标题】

环节二:整体感知

1.根据学生预习,出示课件介绍汉乐府诗歌特点及《孔雀东南飞》。明确:“乐府”原是官署的名称,是西汉初年出现的掌管音乐的机构,后来演变成诗体的名称。魏晋南北朝时期,已完全由机构的名称变成诗体的名称。汉乐府民歌:内容上“感于哀乐,缘事而发”,注重写实;表现形式上是杂言和五言,取代了《诗经》的四言体和《楚辞》的骚体;写作技巧上注重人物对话、人物心理和细节描写,语言朴素生动,诗末揭示写作目的。《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长篇叙事诗,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最早见于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以真人真事为基础创作的,与《木兰辞》并称为“乐府双璧”。

2.教师范读,学生跟读,注意停顿、节奏,疏通文中重点字词,掌握字形字音。明确:(1)箜篌 公姥 伶俜 葳蕤(2)通假字:取,通“娶”。帘,通“奁”。(3)偏义复词便可白公姥:公姥,公公和婆婆,这里专指婆婆。(4)古今异义词守节情不移(古:遵守府里的规则,今:妇女不改变情操)3.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故事情节发展,复述选段的故事。明确:兰芝被遣——夫妻誓别。选取部分复述。焦母刁难兰芝,兰芝表明态度,毅然请归。焦仲卿向母亲求情无效,夫妻话别,双双“誓天不相负”。

环节三:深入研读,体会情感

1.以刘兰芝自请遣归的陈辞作为开篇,开门见山地揭示出她同焦母之间的矛盾。兰芝自述她十三岁至十七岁待字闺中生活的经历,意在表明什么?这是一种什么手法?明确:运用铺陈排比,自述生活经历。从纵的方面看,按时间顺序,刻画出了兰芝的人物形象,表现出兰芝有着良好的家庭教养及文化修养,以及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证明“女行无偏斜”,焦母对她的指责毫无道理。 【板书:刘兰芝 聪慧多艺、勤劳能干、果断坚决】从横向罗列数字看,应作为互文看,交叉表述。

2.体味焦仲卿与母亲及兰芝的对话,理解其作用。明确:

(1)通过焦仲卿之口证实兰芝是无辜被遣,表现了兰芝和焦仲卿夫妻恩爱。

(2)初次展示了焦仲卿的懦弱性格。他虽然很爱兰芝,对爱情忠贞不二,但在母亲的逼迫下,不敢反抗,只好休了兰芝,对未来还有一丝幻想。 【板书:焦仲卿 懦弱】(3)塑造了一个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的封建家长形象。焦母面对儿子的请求,不为所动,反而勃然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显得专横而顽固。 【板书:焦母 专横蛮狠、顽固而有心计】

环节四:拓展延伸

分角色扮演,深入理解人物内心,感受人物形象。

环节五:小结作业

封建时代,女子被休回家,今后的生活是不难想象的,伴随的将是屈辱、孤独和凄凉,那么兰芝回家后的生活 又是怎样的呢?她和焦仲卿的结局又是如何?请同学们回去自读文中余下部分,想一想造成刘兰芝与焦仲卿爱情 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诗中又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来刻画人物形象的?下节课一起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