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净沙·秋》赏析一提到“秋”,人们的第一反应便是那首家喻户晓、脍炙人口的《天净沙·秋思》(马致远作)。殊不知,元曲当中写到关于“秋”的作品甚多,最为传神的当属白朴的《天净沙·秋》。如果说,马致远被称为“秋思之祖”的话,那么,白朴应义不容辞地被推为“秋意之圣”。天净沙·秋①(元)白朴 孤村落日残霞②,轻烟老树寒鸦③,一点飞鸿影下④。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注释] ①天净沙:曲牌名②残霞:晚霞。 ③寒鸦:天寒归林的乌鸦。④飞鸿影下:雁影掠过。本曲以明丽清快的笔调描写了秋天的景色。旷野中孤零零的村子沐浴着阳光,西落的太阳,在西山托起满天红霞。炊烟冉冉升腾,古树枯老苍黄,寒鸦鸣叫不休。一只飞鸿掠过长空投下点点黑影。青山滴翠,绿水浮蓝,秋风吹来白草轻摇,枫叶变红菊花遍地开放。本曲通过描绘一幅景色从萧瑟、寂寥到明朗、清丽的秋景图。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乐观开朗的处世态度。一起解诗意 赏析此曲描绘的秋景图由两部分构成:前面部分是暗淡、萧瑟、冷清的迟暮秋景,而后面部分画面色彩斑斓,鲜艳明丽,充满着勃勃的生机。前二句的「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共用了六个图景:「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而其中任何一个图景,都代表着秋日秋景的萧瑟气氛。
为了要使这种萧瑟气氛活泼起来,于是作者接下来选用了「一点飞鸿影下」作为上半段的结语。如此一来,原本萧瑟的画面转成了活跃,寂寞的秋景仿佛也展现了另一种鲜活的生气。最后为了加强作者心目中秋景是美丽而有韵味的形象,因此再以「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作为曲文的结束语。这两句用了「青」、「绿」、「白」、「红」、「黄」五种颜色,而且「白草红叶黄花」这三种颜色,是交杂在「青山绿水」二种颜色之中;「青山绿水」是广大的图景,「白草红叶黄花」是细微的图景,如此交杂相错,于是原本是寂寞萧瑟的秋景,突然变得五颜六色而多彩多姿。前后画面同样都是秋天之景,而为什么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呢?原来,白朴不愿在朝廷中谋职,希望自己像一只展翅高飞的鸿雁,飞离那种萧瑟、冷清、没有生气的地方,寻找到自己感到满意,有生机的乐土,还表示了作者的人生得到了美好的转折。因此“影下”的这片“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之地,我们可以理解为是作者的归隐之地,是作者的心中之景。这支曲子情调开朗平和,没有一点消极之感,表现了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之情 。作者作品简介 ·白朴,(1226~1306以后)元代戏曲作家、词人。字太素,号兰谷。初名恒,字仁甫。
山西河曲人,客居真定(今河北正定)。 ·白朴在元代杂剧的创作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历来评论元代杂剧,都称他与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为元杂剧四大家。 ·据元人钟嗣成《录鬼簿》著录,白朴写过15种剧本,是:《唐明皇秋夜梧桐雨》、《汉高祖斩白蛇》等。天净沙·秋思 (其一) [元]·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天净沙·秋思(其二) [元]· 马致远 平沙细草斑斑, 曲溪流水潺潺, 塞上清秋早寒。 一声新雁, 黄云红叶青山。天净沙·秋思(其三) [元]· 马致远 西风塞上胡笳, 明月马上琵琶, 那底昭君恨多。 李陵台下, 淡烟衰草黄沙。 《天净沙·秋》与《天净沙·秋思》的比较 共同特点: 体裁相同(小令),描写的都是秋景,头两句每两个字都是一种独立事物,表现的情感相同(悲凉,萧瑟)。 不同点: 马致远的“秋思”不仅写景还写人,突出了“思”,在末尾两句时白朴写的较为平淡。《天净沙·秋思》突出显现了游子之悲。
文章来源: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7/0306/94473576.s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