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吴国怎么灭亡的(吴国为什么灭亡)
发布时间:2022-09-05

唇亡齿寒的道理谁都懂,只是没想到来的这么快

跟后人的直观印象不同,吴国上下对放任蜀汉灭亡的后果都是很清楚的。在接到蜀人的求救书后,吴主孙休立即组织救援。

汉人告急于吴。甲申,吴主使大将军丁奉督诸军向寿春;将军留平就施绩于南郡,议兵所向;将军丁封、孙异如沔中,以救汉。(资治通鉴·魏纪)

吴人三路救援,而且还把丁奉这位吴国军届最后的大佬也派出来了,可见吴人对救援蜀汉还是很有诚意的。但是最重要的丁奉部去的淮南,名义上是起牵制作用。但是寿春是江淮坚城,魏军在此又有重兵布防,也是吴人的伤心地。吴人将最强的战力用在围魏救赵上,而以偏师赶赴魏蜀前线,可见他们对蜀人的抵抗还是很有信心的。

此时吴国不少人还未意识到事情的紧迫性,蜀国姜维去年还在北伐,战果虽乏善可陈,但始终掌握着战场上的主动权。蜀地在北线又有着一系列天险坚城,都不是须臾可破的。反观魏国,司马昭大权独揽,曹氏宗室和旧臣都心存不满,内斗激烈。只要战局稍有不利,矛盾就会进一步激化,魏国很有可能再次陷入内战。

然而事实是,263年十月,吴人接到求救书,十一月,刘禅就献城投降了。蜀人失败的是如此迅速,吴军还没到蜀境,战争就结束了。

吴人本应该提前做好准备的,八月时候,司马昭在洛阳召开全军动员大会时,誓师伐蜀,消息传遍天下。可惜吴人这会儿也没闲着。

这年夏天,交州大乱,土人杀死吴国官吏,并向魏国求援。吴人当然不能坐视后方动乱,立即集结兵力,进行平叛。可以说,在魏蜀交战前,吴人一直在备战南线。对魏蜀之战的重要性严重估计不足,这才造成吴军应变的仓促。

而且就在吴国的救援军出发前,建业的石头城突发火灾,烧毁不少建筑,国都的灾后重建又分去了吴国朝堂的不少注意力,令救援再打了一次折扣。

然而司马氏的强势超出了吴人的想象,司马昭之所以敢出兵,自然是确信能掌控朝局,有底气面对战争失败的结局。而司马昭也确实赌对了,蜀军成了纸老虎,一戳就破。

蜀人轻敌了,吴人也是。

蜀人的投降让吴人猝不及防,吴军停在国界线上,打算观望一下再做决定。

事态的发展并没有令吴人失望,钟会邓艾二将争功,最后和姜维都死在乱兵之中,蜀地大乱,蜀地诸城一下子又没了归属。

吴人见有机可趁,便想接收蜀地东疆重地永安,也就是之前刘备病逝的白帝城。若能占据永安,吴人就可完全拥有长江三峡天险。魏人日后要想顺流而下攻击东吴,就没那么简单了。

吴人想的是很好,永安守将罗宪却并不这么认为。罗宪是蜀汉旧臣,随了刘禅一起投降,但魏军一直没得空来接收永安,所以由罗宪继续担任城主。

罗宪并不看好吴人的未来,即使蜀地得而复失,也并不影响魏国的绝对优势。此时若能坚守城池,正好可以给新朝廷立下投名状,甚至洗掉降将的身份。

吴军先来的是边境西陵城的守卫部队步协部,失败而归。随后又派来了军中新贵陆抗,还是无功而返。

吴蜀的边境线看似很长,实际上受制于当时落后的交通通讯水平,有效的交通线就是长江一线,永安拿不下来,意味着吴人在蜀地一点便宜也没拿到。

永安西陵一线的南面就是广袤的原始丛林,遍布夷僚土著,蜀国和吴国在这里都没有建立有效的统治。分以涪陵郡和武陵郡管辖。魏军占领蜀地后,在这里也和吴人龌龊不断。

魏人派来新的官吏,鼓动吴地的夷人反叛,甚至还发动蜀人主动向武陵郡渗透,试图彻底瓦解吴人在此地的统治。好在武陵太守钟离牧坚决反击,重新收服了那些夷人部落,这才打消了魏人经营荆南的念头。

此时的吴国虽然战略空间被压缩,但依然没有到必亡的程度,接下来的吴人开展了一系列救亡图存。我们下回再讲。

文章来源:https://www.bilibili.com/read/cv3908671/?ivk_sa=1024320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