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脱口秀不是相声
华裔谐星黄西回国加盟央视
发布时间:2014-04-22

上周,在北京一家书吧举办了一场“与黄西玩脱口秀”活动。现场,崔永元、尹琪、东东枪等人争相试“脱”,气氛热烈火爆。这一次线下现场脱口秀的成功,坚定了黄西对脱口秀在中国发展的信心。

作为第一个登上《大卫-莱特曼秀》的华裔,作为在白宫为美国副总统表演过的中国人,作为多次登上《艾伦秀》舞台的另类谐星,这些成绩对于黄西而言都已经是过去时。现在他的身份是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节目主持人和致力于中国脱口秀发展的探路者之一。

去年九月,黄西举家归国。虽没有完全放弃美国的表演工作,但把主要的精力投入到中国的脱口秀发展。经历诸多困难,终于在美国建立起口碑并赢得稳定的观众后,黄西为什么要选择回国从头再来?为什么回国的第一个动作是参与中央电视台求真类节目的录制?“与黄西玩脱口秀”能否从线下走到线上,真正普及到民间?面对疑惑,自称“脱口秀演员、搞笑艺人”的黄西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脱口秀不是相声

半年多以前选择回国发展,黄西是看中了国内脱口秀市场的巨大潜力和上升空间。2012年,他曾在国内做过一次中文脱口秀巡演,主要对象是学生和白领青年,那次巡演的成功让他意识到这种源于美国的艺术形式在中国国内也能发挥自己的优势,赢得一席之地。“国内的市场刚刚开始,所以我想回来把它往前推一推。”而国内脱口秀的发展速度,也没有让黄西失望。他说自己刚回来的时候,“脱口秀的线下活动非常之少,几乎没有;剧场也只有周立波等少数在南方的努力,北方也很少。”但现在,不仅在北京、上海和广州出现了一些专业的俱乐部和线下活动,像郑州等二线城市,也发展出比较成功的草根团体和脱口秀带头人,“规模正在逐渐起来。”

与在国内通过跨洋模仿美国脱口秀而成长起来的艺人不同,黄西对脱口秀的把握脱胎于美国本土的艺术环境,对这种艺术形式的理解更接近其本来面目,曾欠缺的反而是对国内文化的熟悉。通过回国后的表演和观察,他发现不仅中国的市场空间可以为脱口秀的发展提供肥沃的土壤,当代中国人也对脱口秀有必要的需求,而这种需求并不是相声、评书等传统曲艺可以替代的。

谈到脱口秀在中国国内最大的“竞争对手”,黄西指出“民间传统曲艺最大的特点是传统性强,特点鲜明,形式固定,师承严格。观众在观看节目之前,就对整个节目的风格有了既定的心理预期,相声该是怎么说的,戏曲应该如何唱,这些都是有严格规矩的,吸引老百姓的是表演中对经典故事和笑料的亲切重复与表演技巧的精湛。”与此相比,脱口秀主要“靠逻辑搞笑,速度比较快,段子密度大,个性很强,想象天马行空,没有约定俗成的表演方式,很适合90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和关心身边时事的群众。”

脱口秀的材料取自当下、身边,紧贴现代文化和社会现实,主要依靠演员和观众的共鸣产生“会心一笑”,所以,即便是美国最好的脱口秀演员,如果不熟悉中国文化环境和实时事件,也不可能在国内得到真正的成功,这就是脱口秀的最大特点。他还特别强调,表演脱口秀时,通常要有一个暖场,让观众和演员熟悉起来,“知道他是个什么样的人”,实际上整个表演是一个人与人就身边事件交流的过程,而不是观众对一种固定形式的艺术进行审美欣赏的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没有其他表演形式可以代替脱口秀。随着中国人的知识水平和对个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脱口秀的需求只会越来越大,这也让回国后的黄西逐渐产生了一种推广脱口秀的使命感。

海归也有“out”时

在美国生活二十年,刚刚回国的黄西面对天翻地覆的祖国有些“不适应”。他说,总体上,中国比以前进步太多。他回忆起儿时公交车上打架骂人的不文明现象,调侃说自己的“性教育基本是在公交车上完成的”,而现在看到好多人会主动让座,感觉好多了。但国内食品安全、环境污染等问题,也是他在回国后切身体会后才真正理解的。他感叹说,需要调整适应的地方太多,连自己擅长的英语,都需要重新“学习”。比如刚回国时,他不理解“out”在中国是“跟不上时代”的意思, 还以为是表达美国那边“出柜”的意思,闹了笑话。

作为一个“out”的海归,中国对于黄西是新鲜有趣的,他也渴望尽快了解和理解民生方面的各种现象,好形成在国内长期进行脱口秀表演的文化基础。而中央电视台《是真的吗》这个形式创新的求真类节目正好为他量身定做,提供了了解中国社会真实和让更多层次观众接触脱口的绝佳机会。加盟这个节目,对黄西而言可谓一举两得。

黄西说,回国做脱口秀节目,与美国最大的一个不同是“审批环节时间太长”,一个节目要与观众见面要几经周折。而《是真的吗》这个节目筹备了两年,形式和内容都较稳定,又定期播出,对于他来说是一个很好的快速进入电视平台的途径。《是真的吗》收视率长期占据中央二台第一,而黄西对这个节目播出的宗旨和教育意义亦十分肯定。对于节目曝光的“枸杞染色”,他认为是“触目惊心”的,“简直一点良心也没有”,通过这个节目得以揭露大快人心,也让他很快建立起与中国民众的感情。节目中还有很多现象令他印象深刻,成为自己脱口秀表演的材料。七月份,他在上海和广州将分别进行五场现场脱口秀的演出,其中必然可见他在《是真的吗》中获得的灵感。

上央视做节目,黄西得到了家里人的全力支持。儿子从学校回来,告诉他自己的同学很喜欢爸爸的节目。而对于回国读书,黄西说孩子虽然之前说惯了英语,因为接受能力强,也并没有特别不适应,现在已经会写“biangbiang面”的“biang”字了。在吉林省白山老家的父母也很为儿子骄傲,但当左邻右舍兴冲冲地跟父亲说:“您儿子在央视做节目啦!”的时候,他则幽默地回答:“是吗?我家太穷,收不到中央台呀!”

脱口秀“益健康”

“我接下来的计划是包个‘二奶’。”在被问及第一次“与黄西玩脱口秀”成功后的下一步打算时,他忽然表情平静地说出这么一句,直接把记者逗笑了。他通常在脱口秀表演中也是如此,“笑点”常常在不动声色之间抛出,让人猝不及防。而针对这一句政治和情色元素兼备的玩笑,黄西马上解释说,在国内玩脱口秀,面临的一个重大困难就是人们的误解,以为脱口秀的幽默依赖于政治和情色。但实际上,“真正的好演员能把生活中任何事情变成段子,比如在美国收视率特别高的《艾伦秀》,受众主要是妇女,主持人讲的都是身边小猫小狗的故事,完全不涉及政治情色,照样很火。”他认为这种脱口秀的成功模式,在中国也同样可以得到实现。只是目前好的脱口秀的演员极度稀缺,还不成气候,不足以把人们的观念扭转过来。

那么如何培养更多的优秀脱口秀艺人呢?黄西认为带头人的作用很重要,而他自己也正在筹划一系列工作坊,将一些“最基本的东西”教给新人,之前也零零星星地为很多向往脱口秀舞台的年轻人做过指导,鼓励他们看《超级演说家》,学会以自己亲身经历与观众拉近距离。据他介绍,脱口秀是一个“门槛低,演员平民化,但不容易说好的”艺术。真正专业的脱口秀演员需要长时间的经验积累和钻研,并且要形成鲜明的个人风格。脱口秀不靠夸张的演技,不靠奇特的口音,优势是丰富多变的内容和出于智慧的幽默。黄西觉得伍迪-艾伦的喜剧风格尤其值得脱口秀演员学习。

目前,国内的脱口秀行业还呈现相当松散的局面,合作都是局部和私人化的,还没有一个相对集中的组织。黄西认为有必要建立一个交换脱口秀信息和观点的平台,组织更具规模和影响力的协会和团队,总之,“可干的事挺多。”这次在彩虹书吧的“与黄西玩脱口秀”,他邀请了不同经验和水平的脱口秀爱好者共同表演,为他们提供一次互相学习交流的机会,而他也打算将这个主题活动继续做下去,争取每个月都举办一两次,形成一个小小的脱口秀演练传统。黄西说,只要喜欢脱口秀的人,“哪怕只试一两次,觉得坚持不下来,放弃了,那也是值得的。”因为不论是说脱口秀,还是听脱口秀,参加一次,“几天之内心情都会特别好。”从排遣抑郁、放松心情的方面说,脱口秀无疑是“有益健康”的。

鉴于电视和网络巨大的传播力度,在脱口秀发展的初期,黄西认为应该重点着力于脱口秀节目的宣传和录制。但他特别推荐现场的脱口秀表演,他认为现场听效果更好,那种气氛是在荧屏前无法感受的。而脱口秀在民间的现场活动也确实在稳步扩大规模,吸引更多层次的观众。黄西说自己在上海的公园做脱口秀的时候,常见有家长带着自己的孩子从苏州赶来观看,也有老年人好奇前来,一下子也入迷了。黄西说自己将全部心力都投入到脱口秀的表演和推广中,希望有更多的人参与和关注这种有益健康的艺术形式,让脱口秀扎根中国民间。

黄西

1970年生于吉林白山市

吉林大学毕业,中科院读研,美国留学

2009年亮相美国“大卫-莱特曼秀”。以中国口音英语讲美式笑话,一炮而红。

2010年,唯一受邀出席美国电视记者年会,为美国领导人和来宾表演15分钟脱口秀。

2011年后,回国参加《小崔说事》、《鲁豫有约》等电视节目。

2013年加盟央视《是真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