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谈谈职业教育
我对职业教育的一些看法
发布时间:2014-06-28

  (文/袁贤讯)教育是系统工程,但真正理解“系统”两个字,并知道如何驾驭、管理教育的人,估计不多。

 

  我比较能够理解将一部分三本院校转型成为与职业高中对接的post secondary 教育机构。但今天的新闻报道,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明确表态:部分传统的211、985重点高校亦可选择转型成为职业教育机构。我看真的是瞎胡闹。
 

  二十年前,甚至更早,中国高校急着赶着要“与国际接轨”,将原来的专业化教育改造成“通识教育”。二十年后,如果哪个985高校校长胆敢向教育部申请转型为职业教育,我看这个校长即使不马上倒台,也要成为那个学校校史的一个千古罪人。
 

  目前的985大学,大多以研究型大学为发展目标。什么叫研究型大学?研究型大学就应该以培养创造知识的高端人才为使命(mission),重点在于创造新知识、发明新工具。这样的mission与职业教育是完全冲突的,因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在于使用现有知识、现有工具。
 

  我国的本科教育有问题,大有问题。一个突出的问题是本科毕业生在工作中不能真正在自己的专业领域内干活。但导致这个现象的原因并不完全是通识教育。我们没有必要将通识教育推倒重来。那解决的方案在哪呢?我认为答案必须从外面找。
 

  记得我在出国前就读过茅以升的一个文集。他在解放前甚至在解放后不久的一段时间内,就一直在倡导一种半工半读性质的工程技术人员的本科教育培养模式。他的这个思想,后来我知道,并不是他的首创,而是从他的母校,现在的卡内基-梅隆大学衍生出来的。如果大家看cooperative education (简称co-op)的历史,会发现卡内基-梅隆大学是co-op培养体制的先驱,只是现在放狗儿搜co-op,首先出来的是我的母校滑铁卢大学。
 

  这些年来从中国到滑铁卢大学做访问的访问学者数目,我想没有上万,也有上千。按要求,访问学者每个季度或半年需要向领事馆教育组交上一篇研修报告,作为领取口粮的依据。据我所知,其中有不少到滑铁卢大学访问的学者都写过,或抄过有关co-op制度的研修报告。因此,国内不少人其实都听说过这个教育制度。
 

  但是这个茅以升在四、五十年代就已经倡导了的co-op制度能在中国实行吗?我的答案是,这个问题不取决于教育部,而取决于财政部、人事部和税务总局。企业要愿意接受读了一两年大学,除了激情(甚至都没有)啥都不会的愣头青吗?靠什么来吸引他们招这种人到企、事业单位来呢?只有一个字:钱!这个钱怎么运作,就得靠税收政策。
 

  所以我的一个基本观点是:我们谈职业教育、技能教育,不能光在学校里谈。社会才知道要什么样的人,只有社会才能真正做好职业教育、技能教育。
 

  同理,我们讲素质教育,也不能光在学校里谈。父母没有素质,学生怎么会有素质。(PS: 趁着海良在家舔伤口的空档,多码几个字,说些大而无当的话,换点好看无用的小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