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王进)凌晨的两场八分之一决赛,同样是常规比赛结束前两支欧洲队扳平比分,一则以喜,一则以忧。荷兰郁金香盛开,希腊神话不再传奇;墨西哥第六次倒在同样地点,而最大的黑马哥斯达黎加准备继续造反,一黑到底。比赛的进程充分说明:国际足联已经坐不住了,欧洲要是再输下去,世界杯变成了美洲杯,那足球“吸金”的能力就会遭受极大伤害,这是国际足联最为惧怕之事,因此须得动用一切手段避免这一极端情况的发生。
两场比赛共同的感受是裁判的判罚看似没有什么问题,实则不然。荷兰队获得点球的时机,让墨西哥人毫无还手的可能,只能目瞪口呆地陷入悲伤之中。这个点球的判罚,有六大玄机:一是执法本场比赛的裁判佩德罗·普罗恩加来自葡萄牙,这是国际足联首次对当值主裁不实行同洲回避原则。普罗恩加开场后为了证明国际足联的新主张是多么正确,判罚时尽量和荷兰人划清界限,从一开场就努力塑造“公正不阿”的形象,以示主打避嫌。二是在判罚决定比赛命运的点球之前,荷兰队就有两次疑似获得点球的机会,但主裁选择不予理睬,这给后面的致命一击奠定了很好的伦理基础——“再一再二不可再三。裁判之所以不得不下狠手,不是因为私利和偏袒,而是因为墨西哥人太不自爱,给了这么多次脸都不要脸。”三是如果早判点球,墨西哥人会有足够的时间组织反击。在福塔莱萨高温湿重的恶劣天气下,墨西哥人像仙人掌一般绽放,而荷兰郁金香蔫得奄奄一息。看看范佩西那一脸的苦相,就知道欧洲人在南美大地上踢球有多么痛苦。一旦墨西哥人破釜沉舟,荷兰人保住城池不破的几率估计很小;一旦墨西哥人士气上来了,荷兰人就再也没有反抗的机会了。四是罗本所造点球,墨西哥人马克斯的防守动作处于可判可不判的两造中,有些裁判会给点球,有的裁判会掏黄牌给罗本,因为他实在摔得太过于夸张。五是如果进入点球大战,以荷兰队在重大赛事中惨不忍睹的“互射点球”战绩,存活的可能性几乎没有。姑且不论墨西哥门将奥乔亚的守门技术,单是舆论“造神”般加在他身上的神奇光环,就足以让荷兰人脆弱的小心脏胆寒。六是下半区真正有影响力的欧洲球队只有荷兰队,如果下半区过早失守,那些势力强大的企业财团所承诺的“献金”恐怕会成为泡影。全世界荷兰球迷的数量恐怕十个墨西哥都比不上,难怪国际足联很不高兴南美球队的整体上扬,必欲“打压之而后快”。
如果说墨西哥还算是足球世界里的中产阶级,那么哥斯达黎加就是不折不扣的小商小贩。就在所有人都猜测死亡之组究竟是哪两家前世界冠军会获得出线权时,哥斯达黎加人把全世界的球评专家统统戏耍了一番,两轮之后一骑绝尘,在乌拉圭人被哥伦比亚人羞辱后,独自昂首进军八强,活生生再现了“二桃杀三士”的经典场景。可是国际足联太不开心“平民英雄”的出现,因为他们不能创造足够大的消费市场,赞助商们要的是“美国队长”。于是,如何让黑马不再黑下去成为当务之急。导致杜阿尔特被罚下的第二张黄牌,看似没有任何问题,但其实也有玄机。一是如果犯规者是欧洲豪门的大牌球星,裁判是无论如何也不敢将其罚下场的。因为当时希腊队的进攻只是处于正常的调度,而非反击时的绝佳机会,杜阿尔特的犯规并没有恶劣到一定要给黄牌的地步。二是如果裁判考虑到比赛双方的均衡态势,一般不会轻易对已有黄牌的球员处以极刑,特别是犯规只是正常的拦截或进攻破坏时,更当如是。三是好的裁判会尽量从比赛全局来衡量红黄牌的出示,像韦伯执法巴西与智利的比赛,双方球员在比赛中都有一些稍显过激的动作,但韦伯并非简单给牌了事,而是通过口头警告、提醒、交流等手段让比赛流畅地进行下去,如果换作是执法本场比赛的裁判澳大利亚人本杰明·威廉姆斯,巴智之战恐怕早就红黄牌满天飞了。2006年世界杯葡萄牙与荷兰共同上演的世界杯历史上“最火爆的战争”----16张黄牌和4张红牌,当值裁判的比赛控制能力就很是令人怀疑。好的裁判不是简单运用权力来掌控双方球员的情绪而是用平衡的艺术来确保比赛进程顺利。从这个意义上看,威廉姆斯出示红牌应当是国际足联宁愿看到的场景,希腊好歹有古文明可供宣称,哥斯达黎加有什么呢?想来想去真是想不出啊,难怪国际足联会头大。
如果哥斯达黎加继续爆冷,或许国际足联应当转换思路,就像选秀节目选出个“手机哥”保罗和苏珊大妈一样,索性将哥斯达黎加包装成豪强来经营,只是不知道赞助商们是不是也愿意这样想。习惯于防守反击的哥斯达黎加人,遇到比自己更愿意龟缩在门前玩“摆大巴”游戏的希腊人,不得不放弃擅长的进路套路,所以效果不佳,场面沉闷,甚至差点丢了小命。下一轮遭遇同样喜欢防反的荷兰人,哥斯达黎加人更有机会先“摆大巴”再打反击,荷兰人阵地进攻的路数实在乏善可陈,只要哥斯达黎加人有足够耐心,切断罗本这一进攻源,防止他继续假摔,那么国际足联或许真的会重新调整商业策略,让哥斯达黎加人在赛场上也享受“被照顾”的优厚待遇。
让国际足联策划中的阴谋统统破产吧。加油,哥斯达黎加的小伙们!保罗和苏珊大妈在等着你们!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644-8078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