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代3:刺金时代》影评:把少年情怀拿出来炒卖的商业噱头
发布时间:2014-07-19
(一) 在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我十分不可耻地硬了一次。好意思说出来,是因为我觉得对于一个24岁的男青年来说,无论他是何种性取向,假如在看这部片子的过程中没有一点点生理反应,那或许才是可耻、可怕或者可疑的。
除了生理反应,这部片子也让我出现了心理反应,各种复杂的小情绪纠结在一起,竟然化学反应出一种很久没有的具有深沉质感的情感,那就是:悲伤逆流成河。 不是大姨妈逆流成河,也不是大姨夫逆流成河,实实在在的就是我的心灵潮湿了。要不是周围坐了一帮纯洁得把性暗示当笑点欣赏的小女孩,怕她们笑话我,我估计我会哭出声,流几滴真诚的泪水。
(二) 我曾经很喜欢郭敬明,也很讨厌郭敬明。 喜欢他的时候,是在读初中,甚至记得自己为了《梦里花落知多少》的情节蹲在角落里嚎啕大哭。 态度转变也是因为这本书,抄袭事件曝光,据说郭敬明被几乎整个出版界抛弃。我当时不知道这么多,我只是觉得受到了羞辱,原来很喜欢的一本书是抄的,心爱的人说给你听的情话都是假的。 现在描述这些,已经脸不红心不臊了,谁没有段自以为文艺小清新的实际上的傻逼杀马特的黑历史呢,谁没有点玛丽苏的过去呢,郭敬明都放下了,咱们没必要还端着。
再到后来眼界宽了、逼格高了,嘴巴已经进化到听见郭敬明三个字就自动发出“呃”的地步。至于他在某期《最小说》里写的一段话里面都是各种奢侈品牌的名字的事儿,更是被我拿出来反复吐槽。 那阵流行的还是韩寒,舆论界主打的概念叫“公民韩寒”。
(三) 《小时代》的第一部和第二部我都没有看过,只知道是“超长的PPT”。 进电影院看第三部是因为好奇,因为前两部的高票房和巨大争议,想去看看是什么人以及片子到底什么样。请仔细看,我这里用的是“片子什么样”而不是“片子怎么样”,因为我坚定地认为,这绝对是一部烂片,只是不知道是以什么形式烂着。
而真进去看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想“哇,电影感好强”。这种惊异一直延续到了片尾的彩蛋,因为预期非常低,反而觉得好。 真正要讨论什么是“电影感”,估计要写好几本书,这里的“电影感”其实就是“不是很像什么PPT啊”的简称。 比起某些所谓科班出身,拍过好多影视作品的导演,至少在这部片子里,郭敬明应该是更努力也更好地实现他心中的电影感了。有些小点子其实实现起来也不算难,就看创作者愿不愿意去做了。郭敬明至少还是挺喜欢尝试的,而且做的也还好。
这些尝试至少说明了创作者本人是愿意创作一个在形式和技巧上更有意思的电影的,换言之,郭导演主观上应该没有拍一个“超长PPT”来糊弄人的想法。 这个片子更应该描述为碎片化,段落与段落之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的衔接都很生硬甚至诡异。这是新手导演常犯的毛病,经验不足,没有全局观念,不知道自己拍的东西最后该怎么剪到一块(比如赵薇导演的《致青春》)。
还有一些指标,比如说摄影、美术,其实比很多国产片都要好,精细下功夫了。 顺便问下那些还没看过就疯狂打一星的人,你们在外面这么碰瓷装逼,家里人知道吗?
(四) 无论是虚荣且浮夸到过分的、无处不在的各式貂皮,还是演员们的花式卖肉,整部片子被许多人批为肤浅且拜金的,所谓误导青少年和展现了不良社会价值观。 我仔细想了想,反倒喜欢这个片子所表现的价值观,因为简单直接,直指人心。 这么想是因为看看坐在身边的中学生,他们都笑的很开心,看到露肉的时候,起哄也很开心。再不经意间想到了自己的14、15岁,所以反而衬得现在的我有点猥琐。
青少年有没有那么容易误导?
当我们十四五岁时在想些什么,其实无非也是羡慕有钱的同学和喜欢长的好看的人。当我们再成熟一点以后,喜欢人的标准才变得复杂,对一个人的要求变得更多了,更加不纯粹。有钱的同学和好看的人都没有错,十四五岁的我们也没有错,错的是后来长到24、25岁的我们,不好意思承认“纯纯的爱”其实就是“纯纯的本能”,就跟雄孔雀开屏来吸引母孔雀的原理一样。
我们在“纯纯的本能”上建构了太多的政治正确的理解,建构了太多对人生意义的渴求,甚至包含对过去自己的厌恶,一种高中生看不起初中生,大学毕业两年自以为理解人生所有苦难的厌恶。 换言之,这种简单纯粹的享乐主义、拜金主义一样,只是一个简单的消费、满足的过程。我很难想象一群平时看着AV特别享受,到处赞美苍井空的人,换了个场合,就开始举起道德大旗,要保护青少年,说不能教坏小孩。
(五) 朴树的歌发布了,至此我对韩寒的讨厌达到了顶峰。 假如没记错的话,朴树进入我的生命正是因为郭敬明,现在却成了韩寒的工具,矛头直指郭敬明,多讽刺。假如郭敬明还算诚实的话,那韩寒毫无疑问成了那个当婊子还要立牌坊的人。我不讨厌婊子,我喜欢真诚的婊子,多有生命力的一种存在。而都是出来卖的,非要立个碑坊说自己这样纯洁才配当头牌就有点没意思了。
一场商战,硬生生把朴树这种几乎与世无争的人拉进来,消费一下文青们的情怀与念想,真是气急败坏、狗急跳墙了。 假如网上关于郭敬明和韩寒的感情八卦都是真的的话,郭敬明反而比韩寒真诚也好玩的多。 这样看来,郭敬明倒确实是一直没有变的那个人,一心一意就找自己的白马王子,像陈学冬这种几乎毫无特点的所谓花样美男,也确实是一个有少女情怀的三线小城的文青的最爱。
当我看着小时代3里那些大长腿男模时,看的我只乐呵,郭敬明真是太实诚了,毫不畏惧那些无聊到近乎恶心的玩笑,毫不掩饰自己内心对大长腿的迷恋。 这种迷恋也体现在那些锦衣华服上,他一定有因为物质而很自卑的过去,否则不会在影像上有如此执拗的表达。 这种自卑,韩寒大概无法理解。因为他出生在上海,父亲是上海文化圈有点小资历的人,所以相对郭敬明,他表现得更叛逆。叛逆是需要成本和代价的,他承受的起。
(六) 其实我突然之间变得对这部片子如此宽容的原因,是我被勾起了一些关于自己脑残杀马特的过去的回忆。那些回忆生动鲜活,让我不禁露出一点笑容,想给过去那个没读过什么书,却又向往文艺的三线小城的另一个小少年来一个结实的拥抱。 他后来没长成郭敬明那样,虽然他也学了影视,他没有郭敬明那样的天赋和才华,虽然他也因为个子矮而自卑过,他假装淡泊名利来掩饰自己的虚荣,虽然他也在默默赚钱想要买点奢侈品好炫耀下。
这样一个low逼,默默敲下这些字,突然感觉被时间狠狠推了一下,虽然他才25岁不到啊。 原来有一天真坐在电影院里,看自己一个少年时的偶像拍的电影的情感是如此纠结。 学冬啊,放开那个郭导演,让我好好看看他,看看他还会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悲伤逆流成河,还会说你爱谈天我爱笑,还会写“哥,请你自由的...”,而我呢,还相信也迷恋这些,迷恋熊姥姥的糖炒栗子,迷恋喝好多好多的雪碧,把自己喝成一只水母。
(七) 三线小城少年的世界很狭隘。 郭敬明启蒙我对情感的理解。 而韩寒呢,算是启蒙我对正义的理解。 不管如何,原来真正长大后,竟然变成这样。 无论谁,都不那么好看。 情感变成了莫名的硬了一下的情欲,正义变成了把少年情怀拿出来炒卖的商业噱头。 这才是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