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8.03”鲁甸M6.5级地震的一些想法
对减轻地震灾害的思考与建议(2)
发布时间:2014-08-07

 

2  苗寨地震前后,滑坡体的建筑被滑坡破坏,大部分被掩埋;坡脚的公路与建筑被滑坡掩埋。从影像上看,这个滑坡的破坏比王家坡滑坡要严重,然而现在还没有具体的伤亡结果数据。


(一)
 

对于类似鲁甸地震这样的事件,发生在地形陡峻、构造与地质条件复杂的区域,震前崩塌、滑坡等地质灾害就比较频繁。地震时,伴随着强地面震动与高度形变,可想而知,地震滑坡肯定会大量发生。从而导致交通破坏与通讯中断,尤其是一些在极震区零散分布的村庄。这些小村庄,在灾难发生之前,网络、电话、比较快捷的交通方式等各种方式可以向外界传递信息。而一旦破坏性地震发生,因地震滑坡或地震的直接影响,通讯与交通势必遭到重创,幸存者完全无法与外界取得联系,因而救援的人也往往不能及时得到这些地方的受灾信息。再加上地震救援往往是从外向里层层进入,基本全部的救灾力量都会集中在一些能够进入且破坏严重的乡镇,对于道路暂时没有打通的地方无能为力。而等到到达这些区域的交通全部修通,救援的黄金时间应当已经过去。这样类似的情况以前有、在这次地震中有、以后肯定还有出现。因此,面对以后可能发生的在山区的地震事件,能否采取如下方式,步骤如下:
 

1)在地震发生前,首先对地震危险区内的所有村庄,结合村庄所在的地形、地质条件、尤其是斜坡或者坡脚的村庄进行一个初步评估,以备地震时救灾使用(算作基础评估)。
 

2)地震发生后,及时叠加震中位置,构造信息,分析可能的极震区分布情况,然后将这些极震区内的村庄先纳入特殊救援计划,这算是第一次的评估。

 

3)在此期间直升机做准备,救援部门做准备,每个救援小分队配备大概10名专业的救援队员、包括救援、医疗、保障、卫星电话等,要分工明确,同时准备救援设备与大概23天的补给,还要考虑准备一些救援人员食用之外的事物与饮用水,提供给可能的灾民。在准备直升机与组织一系列救援小分队的同时。在这期间,专业科研人员根据地球物理学、地质学、地震学等专业知识应当已经提供了更为确切的灾害烈度估计图,这时候对第一次评估结果进行修改与校正,得到第二次的村庄危险性评估结果。这时候,在挑选出可能遭受地震最危险的村庄之后,依据天气条件,就可以考虑通过直升机的方式往这些极震灾区的村镇运送救援小分队了。在时间上,若没有异常天气等因素,这个时间应当是地震后12个小时至1天之内。
 

4)往往在地震后1天左右,极震区的第一批航片会出来,这时候便可以根据极震区航片的进一步确认救灾盲点,对一些灾害严重的村镇,可以再次使用空中交通的方式投入救灾力量,这时候应该是距离地震发生时间36小时左右。这样,把以前的救灾从外向内的方式,转化为以从内向外为主,兼顾内部多点突破的方式。保证36小时之内解决所有救灾盲点,无论对于全面把握灾情,还是救人,都应当是比较好的方式。

 

(二)整合更多力量,全面及时科学获取灾情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