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安可)元旦去合肥会友,朋友安排的节目之一就是看《重返20岁》,听说是口碑佳作,值得一看。看完后,我俩一边抱着笑出腹肌的肚皮,一边擦着眼角的热泪,一同感叹:值回票价了!
电影讲述了一个坏脾气的老太太,她在家被当作是家庭的累赘,在外常常炫耀自己做大学教授的儿子,又被牌友各种嫌弃。后来因为阴差阳错,她的身体回到了20岁的样子………
电影的末尾,儿子终于认出了年轻的女孩是自己的母亲,他站在母亲的身后,真情的吐露了母亲坎坷的一生。原来,老奶奶年轻时儿子未满月她便失去了丈夫,为了照顾儿子,她守寡一生。终于,等到儿子出人头地,成为了大学教授,而她也成为了爱炫耀、唠叨、挑剔的“讨人嫌”。
看完电影,我突然理解了,原来每个人成为他现在的样子都是有原因的,是过往的时光和经历,让我们每个人成为现在的模样。当我们不去考察这些过往的原因,去理解别人,而是一味的觉得这个人讨厌,其实是对别人极大的不尊重。
记得读书时,给我们上心理咨询课的是位气质优雅的女教授,在给我们教授咨询技巧的时候,她提到了一个案例:一位十几岁的少年被关押进看守所,他的罪行竟然亲手连挥10几刀,砍死了自己的亲生母亲!教授问我们,当你看到这样一条新闻时,你们有何看法?大家惊讶之余,纷纷开始讨论,有的同学说他的父母真是白生了这么个儿子,还有的说这样一个弑母的凶手就应该拉出去枪毙……
听罢大家的回答,教授微微一笑,不置可否,继续说道:在法官审判时,这位倔强的少年依然满脸恨意,任他人再三盘问,他始终不发一言。因为没有认罪就无法结案,在所有人束手无策时,他们想到了不如寻求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富有经验的咨询师来到少年的身边,他默默陪伴少年片刻后,说了一句话,少年紧绷的神经终于松懈下来,瞬间潸然泪下。那就话就是:我虽然不知道你为什么这么做,但是我相信你一定有你这么做的理由!原来,这位少年学习成绩不好,父母要求十分严格,对他动辄就是指责打骂,终于有一次,在和母亲发生争执时,他一时冲动下用极端的手段结束了自己母亲的生命。
最后,教授娓娓说道:我们心理咨询工作者,接待的很多都是存在心理困扰的人群,而很多时候他们的困扰正是因为得不到一般人的理解和接纳,这时我们更不应该站在道德的制高点去评价他们,而是要越过事实表面,看到他们行为背后的原因,设身处地地去理解和安慰。而这正是所谓的“同理心”。
并不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工作者需要同理心,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的人际交往也必不可少,时常换位思考能让我们少一些挑剔和嫌弃,多一些宽容和谅解。但是同理心并不是我们俗称的“同情心”,这两者都很大的差别,记得看过一个叫《同理心的力量》的视频,里面举了一个很恰当的例子:每个人都有陷入情绪黑洞的时候,当我们深陷其中时,我们想听到的不是有人趴在洞口,探出脑袋说:“啊,太糟糕了,虽然情况不太好,至少你还……”,而是,有一个人愿意爬下来,告诉我们:“嘿,我知道下面是什么样子,你并不孤单”。
就像电影里的那首歌《我们的明天》里唱的:直到有另一个人,能体会我的感受,不用说,不用问,就明白,就了解。这样的感同身受我想每个人都需要,尽管我做的不对、不好,但是如果你愿意理解我,也许我就不会孤独,也许我就会成为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