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土方十四郎)陈凯歌导演的电影《道士下山》上映数日,观众中不乏点赞叫好的“有的人越老越孤僻,有的人则越来越温和,陈凯歌显然是后者”(豆瓣网友“小熊QQ”),更不乏吐口水的,如“高深莫测而不伦不类,满腹经纶而不三不四”(豆瓣网友“有意识的贱民”)。澎湃新闻有戏栏目已经刊了两篇网友评论,一篇从深层思想内涵的角度对电影情节大加伐挞(李思园:《道士下山:一部有深度的作品如何变成了晚会式武侠片》),另一篇则细数《无极》等片子,大有骂翻祖宗十八代的阵仗(蚁垤:《看道士下山时,无数次闻到无极的味道》)。
《道士下山》固然不及《霸王别姬》的深刻,但我也看到了影片中透露出的诚意——他们是用心在讲故事的。不敢赞以曲高和寡,表明自己能和阳春白雪之音,但是影片想传达的一些内容,仍有谈谈自己的心得。抛开演员的选择和美指、武指等技术层面,我主要从故事剧本的层面试图解读。
小道士何安下是老道士在雪地里捡来的,当时老道士抱着孩子不知道送哪,口里念叨着“何安下”,于是就以此命名。长大后的何安下被师傅送下山,入世历练。他先遇到了西医崔道宁,拜在的崔医生的门下,崔道宁被败家偷嫂的弟弟崔道融毒死,何安下义愤凿船,将两人溺死湖中。这是第一件事。之后何安下遇到赵心川,目睹了他被师傅彭乾吾偷袭杀害的场面。这是第二件事。又遇到彭乾吾之子彭七子,被毒了心后与他一起投功德箱。这是第三件事。偷功德箱遇到道士周西宇,周为他解毒后,拜周为师。这是第四件事。周西宇打败前来寻衅的彭乾吾,不慎被彭七子开枪打死。这是第五件事。何安下遵周西宇遗嘱找查老板,查老板为周西宇报仇,代替周西宇传授何安下功夫。这是第六件事。整部影片以何安下为线索串联,六件事中除第一件外,为整体的一个故事,联系紧密,情节紧凑。但第一件又是何安下人生经历的开始,真正入世的开始。从何安下的角度看,故事便浑融一处了。
影片诠释的是“求放心”的道理。典故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曰:‘仁,人心也。义,人路也。舍其路而弗由,放其心而不知求,哀哉!不行仁义者,不由路,不求心者也,可哀悯哉!人有鸡犬放,则知求之;有放心,而不知求。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矣。’”“求放心”就是孟子思想的核心。孟子认为“人之初,性本善”,人天生性善,具有一颗仁义之心,在成长中渐渐失去了。做学问的真谛不过是找回那颗放佚的本心,重回仁义之道而已。从这个意义,《道士下山》与《西游记》非常相似,因为《西游记》也正是“心猿”找回放佚本心的过程。
何安下名字来源是老道士不知道把这个孩子怎么办的念叨,同时,对于世人,也是不知将心措于何处的意思。何安下将偷情的师娘和二叔溺死湖中,跑到寺中,老方丈问他心在哪里,他说自己不知道。被网友认为“故作高深”的台词,意义就在这里。师娘和二叔偷情杀人,固然是罪人。但何安下是没资格杀掉他们的,否则何安下与他们有何差别?然而打抱不平又是“善良的人”的天性,于是“善良的人”好像也杀了人犯了罪,成了恶人。善与恶的界限开始模糊。何安下在崔道宁那里感受到了“亲情”,在山下真正体会了人世,有了七情六欲,也有了善恶之心。
发生第二件事的时候,何安下仍然不失有一颗善心,仍然保持着山上带下来的部分天性。他在赵心川面前还表现得像一只猴子,好奇而无戒心。他目睹了赵心川的惨死,看到人间的阴谋诡计,他没有站出来,至少在主观上没有做恶。由赵心川引出了彭家太极门。彭七子找到了何安下,请他吃了一块心,两个人便被有毒的心毒得面目全非了——影片中用他们脸肿得变形来比喻心的变化,夸张而有趣。何安下中了毒,从而失去了善心,开始作恶。他心中的潘多拉之盒打开,我们知道他潜意识里也对师娘有想法,知道他想偷功德箱里的钱。(你看,人心啊,善是与生俱来,恶也是与生俱来,你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你修善还是修恶。)
守功德箱的是周西宇,他赶跑了两个小毛贼,并为他们解了毒。至于为何吃一块心便中了毒,恐怕是一些网友口中的“不三不四”。这里只是一种比喻,重点在于外物作用于人心的结果,至于其中是不是有科学道理,并不是故事需要解释的。如果在这个类寓言的武侠故事里找科学依据,恐怕是没理解影片。
从偷功德箱,周西宇的身份暴露,影片的主体故事才渐渐展开。原来周是彭乾吾的师弟,彭乾吾父亲临终前属意周西宇为传人,彭妒贤嫉能,周遂远走避仇,隐居庙观中。直到彭七子的到来,彭乾吾找到了他的藏身之处,并上门寻仇。周西宇重伤将死,何安下带他去找老方丈。老方丈点醒了周西宇,周最终含笑而逝。影片随后交代了周西宇和查老板的一段恋情,这是周避仇离开太极门后的一段经历,两人相识于战场,共同参悟武学,并萌发出爱情。周西宇和查老板是两个隐藏男主角。周西宇临死前仍一直奉行“不嗔不怨”的宽恕精神,而何安下和查老板则奉行“有仇报仇”的江湖逻辑。这里确实没能呈现出价值观的冲突。以及最后彭乾吾突然转变,愿意替儿子偿命,一下子找回了“放心”。如果说是人情似乎也无可厚非,但放在影片里略显得突兀,给人虎头蛇尾的感觉,破为混乱。这确实是故事剧情的瑕疵。
应该注意,周西宇并不是道士,顶多算个假道士。他只是寄身道观,并不学道。因此最后接受了和尚的点化。这里看似佛道混乱,让人感觉“不伦不类”,实际上影片只把佛家作为忘忧出世的最高归处,道教思想虽然也有一些,比如一开始山上的老道士,但是基本没有承担点醒世人的作用。我们看到,何安下在山下一有人生困惑,总是找到和尚。
何安下是叙事视角男主角。开始他一个刚下山的什么不懂的小道士,如同刚出生的孩子,怀着赤子之心。在医馆里感受到师傅的关爱,人间的温暖,让他的心向善靠拢。崔道融偷嫂弑兄的行为深深伤害了他,他本来向师傅隐瞒真相以保护师傅,但师娘以小人之心度他,结果师傅不但知道了,还被毒死。他悲愤难平,大胆杀人,恶已经萌生。后目睹赵心川因为善良而被彭乾吾暗算,再加上彭七子的欺骗和引诱,他开始走向邪恶。他中毒后,曾看到内心对师娘的觊觎,以及偷盗的欲望。至此他已经是恶人了,直到周西宇帮他结了“恶之毒”。周西宇的武功让他艳羡,这时他仿佛依然是初见赵心川的时候,央求学习武功,像猴子一样的简单人。因为赵心川的缘故,他自动站到了彭乾吾的对立面,与善站在一起。
他也会萌生恶念,意淫少妇。那说女人是他唯一爱过的女人,年轻气盛,也是难免。幸有老和尚敲了警钟。他决心跟随周西宇学武,那女人也不再想了,他可以抛开任何人间欲望,追求武学。为周西宇报仇之后,何安下跟随查老板回到山上。经历了一些事,他从善到恶,最终又回到善,找回了自己放佚的本心。这大概是影片想表达的道理。何安下,其实不如叫何安。心何安?安于善。
在首映当日,陈凯歌受聘为上海大学电影学院院长,他说了一段很朴实的话:“我想跟在座的年轻朋友说,我和你们共同学习。向我们共生共存的这个时代学习,向我们的生活经验学习,向我始终心仪的中华传统文化学习。”影片想让今天的人们归心于善,以善待人,这大概就是他从时代、从生活经验、从传统中学习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