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捉妖记》感影感受
《捉妖记》影评:好莱坞叙事与东方哲学打造人与妖的美好童话
发布时间:2015-07-19

  (文/傻强)个人认为,《捉妖记》是一部非常适合暑期档的、老少皆宜的魔幻电影。它既有好莱坞大片引人入胜的情节点和具有爆发力的视觉奇观场面,也有让人捧腹大笑的密集笑点,除此之外,它很可贵地做到了把一个普世的英雄神话故事本土化并且成功赚到了眼泪。光是以上几点,就已经令大部分的国产片黯然失色。

 

  好莱坞叙事——论心灵鸡汤的重要性与灌入技巧
 

  个人认为,好莱坞大片最核心的竞争力是围绕对公平、正义、自由、善良与爱的追求和探讨所延伸出来的普世价值观,这些普世价值观被编排进故事里,影响着主人公和周遭环境的际遇,成为了大众所喜爱和需要的心灵鸡汤。在《捉妖记》中,男主和女主为了达成普世价值所具化出的愿望历尽千辛万苦(这个具体愿望可以被理解为保护胡巴作为一个生灵的生命,向胡巴传递善良的理念并让它不以人血为食),得到女神的帮助(白百合所饰演的捉妖人),遭遇恶龙(片中的葛老板),得到闯关的法器(宝剑),找到传说中能保护世界按照其正常秩序继续运转下去的源泉(意外得到了“龙胎”并顺利保护了小妖王),并将带有能量的泉水用于拯救行将毁灭的世界(将小妖王从葛千户手中救出并将其送回妖怪的世界)。
 

  再接下来,是《捉妖记》故事人物的动机与层次简单明确,他们的行为建立在非常充足的心理动机之上。男主人公因为在诞下小妖王前经历了女人十月怀胎一般的过程,在小妖王生下之后又朝夕相处、护其性命,从而产生了对小妖王强烈的关爱与保护愿望;本来唯利是图、满脑子只想着升为三钱的女捉妖人背弃自己的利益立场则是因为一路上跟男主和胡巴的朝夕相处,在选择是否陪男主一起“送死”的关键时刻,以二人的意外之吻解决了女捉妖人的立场犹豫。这种在人物心理动机上的扎实铺垫同样被运用在了故事其他的配角身上——已经被世俗的“人妖殊途”观念和利益观念深深浸染的捉妖人罗纲(姜武饰),在不停追捕竹高(曾志伟饰)与胖莹(吴君如饰)的过程中,与二人建立了情谊,并在得到二者的救命之恩后,放下了几十年来形成的世俗价值观;闫妮所饰演的为了怀孕已经偏执得走火入魔、不惜为了怀孕要吃妖肉的女人。故事中的每个人物都有着简单明确的动机,这个动机在故事中自然合理,对于观众来说却是非常有用的性格标签,观众能够轻易地记住这些人物并被他们的情感所打动。
 

  《捉妖记》在故事层次和情节点的推进上都严格符合着好莱坞的工业水准。开场五分钟介绍了这个世界的情况是“人妖殊途,妖界内乱”,清晰地带出了妖后在被追杀的情况下,带着“龙胎”(夺宝模式)闯入人间(好莱坞的“一来就打”)。在第十五分钟,男主意外中成为了妖后死前托福“龙胎”的人,而男主所居住的村子也被葛千户所带领的捉妖人烧村(十五分钟左右完成“激励事件”的发生)。在第三十分钟左右故事完成了任务指令——男主男主逼不得已带着“龙胎”离开被毁掉了的永宁村,跟着女捉妖人踏上了带着小妖王去到顺天府。之后的整个故事,在情节的推进上都严格按照于好莱坞大片120分钟的格式完成,并且在推进故事和人物动机转变的过程中做足了铺垫,毫无让人觉得生硬的地方。
 

  除此之外,《捉妖记》在类型和风格上还有了突破。编剧成功地将这部片子喜剧化、卡通化,并植入了歌舞剧元素,把故事里很多本来会显得血腥残忍和不适宜小朋友观看的部分(例如象征着吃猴脑的小妖王面临被宰的段落)以喜剧和童话的风格消解了很多,使该片老少皆宜。
 

  普世英雄的本土化:现状隐喻以及东方哲学的余味
 

  当然,一部商业片要获得成功,肯定不能只靠单纯遵守好莱坞的工业流程和技术上的成功,这个商业片必须被本土文化充分地理解和消费。《捉妖记》是一部将普世的英雄梦想成功本土化的电影。故事里的男主是个胸无大志、手无缚鸡之力但充满了爱心的暖男,却一步步在现实的压力下展现出内心充满了正义感和坚强的一面;女主则是个铮铮铁骨、信奉利益至上的捉妖者,在一路上反过来是通过跟男主角发生情感而回归女性角色。这种性别倒错和互补的设置恰恰是当下社会的一种常情以及集体向往,在最大程度上激起了很多食草男、宅男和女汉子的共鸣和意淫。
 

  又如,一出场就被符号化为“不仗义”的捉妖人罗纲,作为一个被观众认为冷血和不近人情的角色后,很快就在带着妖怪露宿荒野之际,被妖怪们的合唱打动了,动情起来甚至随着妖怪们一起歌唱,歌词中透露着浓浓的对自我身份的尴尬和辛酸,他在被妖怪们的合唱打动后放下了自己作为一个捉妖人最职业的警觉性,被竹高和胖莹趁乱偷走了钥匙,这大概是作者对于很多社会事件中扮演着施暴角色的人背后的处境与情感的一种处理。
 

  在此处,歌舞剧元素被极好地运用了。捉妖人罗纲擒到竹高和胖莹夫妇打算带他们回去领赏的路上,三人的合唱是个人认为全片最动人的地方——也许世间的人立场不一,利益不一,观念不一,甚至常常彼此争得你死我活,但总有那么一些时刻,人们是带着一些共同的情感和体温来分享这个世界的,这场歌舞戏的功能极为有意思——它是妖怪夫妇精心策划逃跑的伎俩,是罗纲展现他另一面的场合,歌舞戏则扮演了让人暂时放下理智和逻辑,去考虑内心感受和情感的功能。这并不是好莱坞故事常能有的手笔,这种处理是非常东方、非常温和以及非常暧昧的,它本身所蕴含的东方哲学是极具本土化色彩的东西。
 

  不得不提的是故事中所谓的“正常人”社会:顺天府一路下来,不论是为了怀孕而走火入魔找着妖肉吃的女人,还是孤独寂寞冷天天问用来做买卖的小妖精会不会打麻将的女老板,还是对妖怪们毫不留情、对自己形象却万分在乎的女厨,全都能在我们周围找到对应的人,他们或者忙于利益、或者已经十分凶残却不自知、或者只需要有人来帮她打发孤独寂寞。故事中出现的这些配角,虽然笔墨不多,却勾勒出了一个完全与当代社会相吻合的世界。
 

  归根结底,看《捉妖记》,我们也会看到自己当下的、身边的这个世界。
 

  诚意,无须“幕后花絮”
 

  在观看完《捉妖记》之后,笔者查阅了很多电影拍摄的幕后花絮,得知该片的拍摄和上映皆是一波三折,导演和投资人在极其艰难的境地下定着巨大的经济压力完成了影片的二次拍摄,并等到了上映的一天。然而笔者并不想用这些幕后花絮来说明什么,这个时代太多片子的主创一被观众吐槽就要拿情怀说事儿,潜台词是“你们知道我们拍摄有多艰难吗?光冲这个,你们就没资格骂这部戏!”对于这种说法我无法苟同,一部片子应不应该被大家热爱应当是大家的事情,而不该由创作者个人的“情怀”和意淫决定。
 

  有诚意和用心做的片子,你看见的时候,即使不知道幕后的任何花絮,那份诚意和心情依然是你能通过作品就毫无隔阂地感受到的——《捉妖记》就是一部充满诚意的片子,祝观影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