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coie)从小由人类养大的小卷尾猴(又叫僧帽猴)因为一次意外坠机来到亚马逊森林,毫无野外生存经验的它遭遇困难重重,更见到各种前所未见的“奇怪生物”,可是经过一段时间的颠沛流离,它开始结交到新的小伙伴,相处甚欢,再次遇到人类小女孩用食物引诱打算“驯养”他的时候,小猴转身离开,回归到属于它自由的大自然族群。
----亚马逊生态圈的循环之美:久在樊笼里 复得返自然----
动物题材电影是个大概念,且以影片真实程度分,都可以划分出好几类。虚构度最高的是动物故事片——好莱坞的最爱,《新灵犬莱西》、《夏洛特的网》、《101忠狗》都属于这个类别。这里,动物纯粹被设计来表演,与人类互动多,行为也完全拟人化,更像童话故事。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整体印象(包括它自家的宣传看)都是动物剧情片——即用客观纪录捕捉画面,再按照设定好的剧情剪辑完成的电影。这种电影里的动物们通常会更真实维持自己的自然习性,让•雅克•阿诺导演之前的作品《熊的故事》《虎兄虎弟》和《狼图腾》就是这种。
还有另外一类,我们称为动物人文纪录片,更加真实地还原整个自然生态,它不是单独围绕一只主角动物挪不开脚,它所展现出来的是整个和谐美妙的自然系统。《亚马逊萌猴奇遇记》也有这个特点在。小猴闯回亚马逊森林之后,我们通过它的眼睛遇见了各色奇形怪状的生物,像在翻百科全书一样的“科普感”,特别像雅克•贝汉导演在《迁徙的鸟》和《微观世界》里的物种罗列,只不过《萌猴》不按单一鸟类,不按微观宏观,它换了个维度,描绘共存于亚马逊生态圈里的不同生物。
郁郁葱葱的亚马逊森林,万物诗意栖居,喜悦而迷醉,天人合一的厚重感。看这样的电影的感觉很像在读济慈的诗,“这时啊,河柳下的一群小飞虫/就同奏哀音,它们忽而飞高/忽而下落,随着微风的起灭; 篱下的蟋蟀在歌唱,在园中/红胸的知更鸟就群起呼哨。”仿佛触手可及的自然整体感活。循环不息的美和生命之流。人的精神所经历的,是摆脱所有尘世纷扰的解脱,感受大自然神圣的力量和永恒的光芒。
----毒蘑菇之梦和小猴的选择:动物的生态价值凸显----
《亚马逊萌猴奇遇记》里,小猴闹饥荒时懵懵懂懂吃下毒蘑菇之后,躲到树洞里做了一个梦,梦到自己被水流冲下瀑布差点身亡,梦到鳄鱼和猫头鹰的眼睛。在让•雅克•阿诺《熊的故事》里小熊也有几乎一模一样的遭遇,它在吃下毒蘑菇之后闪回的恐怖印象是大熊被压死,青蛙四处蹦跳。“以我观物,物皆着我之色彩。”这种极度拟人化的幻觉设计,将小猴的感情和“思考”凸显,模拟心灵共通的可能。
“极端人类中心论”认为人作为万物灵长,地位高等,动物是愚蠢不完美的,就算出现在人类身边也是配角。而这部片的最后,小猴在看见大片森林被砍伐烧毁,人类小女孩拿着水果引诱它靠近的时候,却毅然选择离开,回到树梢上小伙伴身边,把以前人类给它戴上的红色项圈一爪解开,这时候的我们作为观众,却会觉得,它追求自由无可厚非。
小猴跟人类生活在一起的时候是被关在牢笼里的,坠机之后驾驶员自顾自落荒而逃,根本没想到身后还关着的小猴,还是长鼻浣熊来救的它。但当小猴跟同类生活在一起,即使被“黑脸猴王”打伤,也有小伙伴下来暖心陪伴舔伤口。于是会让人想到《狼图腾》里离群的小狼,即使陈阵百般呵护,它也终究是“被驯养”式地绑着铁链躲在狼洞里,听其他人的喊打喊杀,人偷狼的食物,狼咬人的羊,平衡被破坏大家都没好处。
动物题材电影越来越多被接受,意味着动物的生态价值日益受到更多的重视,另一个侧面也折射着一个地域受众认知水平的提升。动物题材电影已经在法国、美国、日本等地占据一定比重,甚至还有一个梅尼古特动物电影节专门为动物电影举办。如今在中国也逐渐升温,早前《狼图腾》国内票房达到6.97亿(虽然据说没回本),但被选为今年中国冲击奥斯卡最佳外语片的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