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豆瓣,calvin)公元前四百年,古希腊“医学之父”希波克拉底提出了人体有四种体液构成的说法。后来,古罗马的克劳迪亚斯•盖伦在此基础上,把四种体液对应上了人格的四种气质:抑郁质、黏液质、胆汁质、多血质。多血质的人拥有过多的血液,他们热情、开心、乐观且自信,但是也可能会有些自私。黏液质的人拥有过多的黏液,他们安定、温和、冷静、理性且坚持,但是也可能会有些迟钝和害羞。胆汁质的人是暴躁而炽烈的,他们拥有过多的黄色胆汁。最后,抑郁质的人黑色胆汁过多,他们具有诗人和艺术家的气息,也经常体验到悲伤和恐惧。
以上一段科普,可能大部分人根本读不进去。没关系,Pixar有办法。别说是这段讲心理学发端的科普,哪怕是整本枯燥难啃的《普通心理学》,Pixar也有办法让你开心的接受,就是这部《头脑特工队》啦!
1986年,正走霉运的史蒂夫·乔布斯,以1000万美元收购了乔治·卢卡斯的工业光魔公司电脑动画部,伟大的Pixar就此诞生。Pixar这家充满极客精神的公司,单从名字里就能读出它的基因(Pixar=pixel+art),科技与艺术的完美融合体。自从Pixar诞生以后,迪斯尼的那一套“王子与公主 forever together”的大俗套就门前冷落车马稀了。怎么样,牛逼闪闪的乔布斯,就是可以这样从精神到物质,改变全世界。
其实在我看来,伟大的Pixar在编剧上只用一招就天下无敌:非人事物人格化。就是卡夫卡《变形记》、夏目漱石《我是猫》、郑渊洁《奔腾验钞机》玩的那一套。不信我们数数:
1995年《玩具总动员》,玩具人格化。
1998年《虫虫总动员》,昆虫人格化。
2001年《怪物总动员》,怪物人格化。
2003年《海底总动员》,海洋生物人格化。
2006年《赛车总动员》,汽车人格化。
2007年《美食总动员》,老鼠人格化。
2008年《机器人总动员》,机器人人格化。
2015年《头脑特工队》,情绪人格化。
哇,数完之后发现,这真是一个百试不爽的大俗套啊。顺便吐槽一下所有Pixar电影的中文译名,全部烂成渣,不过也没办法,原名都太英文,直译不通,到最后就干脆全是总动员了。这部《 Inside Out》,干脆翻成《脑洞大开》好像也不错。
影评最恨剧透,剧情不多讲,只讲感悟。如果说Pixar在编剧逻辑上有一个大俗套:非人事物人格化(非人事物人格化,这是我自己刚造的一个词,请允许我得意地多讲两遍),Pixar在精神内核上还有一个大俗套:心灵成长。《头脑特工队》讲的就是人如何学会控制情绪,完成心灵的成长。
五种情绪(快乐、悲伤、恐惧、厌恶、愤怒)在小主人Riley的大脑总部控制着情绪。儿时的记忆球,都是纯色的,简单唯一。而在inside out的危机过后,小主人心灵重建,记忆球开始出现了复合色。不再是单纯的喜怒哀乐,发展出了喜中带忧等复杂情绪。
蓝色的忧忧代表着悲伤,黄色的乐乐代表着快乐。乐乐拼命地保护着黄色的快乐记忆球,不被忧忧染指变成蓝色的悲伤记忆。可在千钧一发的时刻,恰恰是忧忧把小主人公拉了回来。原来,五种情绪并不存在好恶之分,只有学会控制每一种情绪,达到某种平衡,心灵乐土才能欣欣向荣。
上一段写的太心灵鸡汤了,好吧,下一段改掉书袋。
控制五种情绪,达到心灵的平衡,这不就是儒家讲的致中和吗?《中庸》首章有云: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翻译成Pixar动画里的语言就是说:乐乐、忧忧、怕怕、怒怒、厌厌,五个小人不拍按钮的时候叫做“中”;五个小人有节制地拍按钮的时候叫做“和”。五个小人能够随心所欲不逾矩地拍或者不拍按钮的时候叫做“致中和”,万物生长,天下太平。
每到夜半时分,我大脑总部中常常都是蓝色小人忧忧当班。以前以为这是一种病,看了《头脑特工队》之后,我开始用更加积极地心态来面对这层幽幽的蓝光。也能更好地理解张爱玲在《金锁记》中那段话,“隔着三十年的辛苦路望回看,再好的月色也不免带点凄凉。”
仔细看,乐乐的身体周围一直罩着一层幽幽的蓝光。All the joys get a little blue.为了更好地看懂这部动画片,早日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推荐以下两个延伸读物。
1、必看:Tal教授的哈佛大学公开课《积极心理学》,又叫《幸福课》。随便一搜,各种视频和学习笔记。强烈推荐。
2、选读:英国DK出版社的《心理学百科》。DK出品,必属佳品。这个系列“人类的思想”百科全书,目前出了六本,介于儿童百科和成人百科之间,极简风格插图,超喜欢。强烈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