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睡在巴西旁边)从14年电影制作完成到15年的最终上映,从《殡棺》到《心迷宫》,观影前,我对这部电影的好奇甚至大于审度的欲望。这是一部不落窠臼、别出心裁的国产片,故事并不复杂,但涉及到的落点不少,往小了看有亲情、婚外情、家庭暴力、地方黑霸,往深了看有阶级歧视、农村劳动力流失、留守家庭情感维系,影片采取多角度叙事,通过三个交错发展的故事,深入描绘了当真相被掩盖,当自身欲望被揭开时人类的本性;揭示了文明变革下,落后农村法律意识的淡薄和对生命的荒唐漠视。
人性的洞见,道德的谜思,这似乎是个很沉重的话题,在这样的主基调下,导演对人物情绪和叙事感情尺度的把握很值得称道,甚至可以揶揄片子太过平和,但好的故事、精妙的剪辑以及人物刻画的巨细无时不在拉扯着观众的心。
一个好的故事虽然对最终结局有所暗示,但是它必然安排了很多出乎意料的情节,至少设计的足够巧妙,心迷宫就是这样一个故事。有人说自己能猜中结局,但你猜不中所有人的结局,导演似乎刻意减弱了烧脑值,不是每个故事观众都要靠烧脑猜走势,但依然保留了一些有关结局或主旨的信息,直到影片最后才揭晓。
片子格局很小,河南的一个小山村,几个小家庭,小格局故事中导演把简单性和复杂性巧妙结合了,里面既有简单、清楚、直接表达的东西,使观众一目了然,同时也有含蓄的暗示和表达,留一些东西供人解释。故事逻辑扣得很妙,一个事件自然而然合理地引发另一个事件,这些事件中存在着较强的因果关系。不仅仅局限于有形,你甚至可以说这是部动作片,故事发展过程中人物心理或感情层面的打斗让这整个故事没有丝毫的拖沓,颇具回味。
有人说看到了昆汀的风格,大概是因为影片打破了严格的时间线,采用非线性戏剧结构吧。故事平行推进,必要的阐述信息通过对白或闪回等手段补充,展示部分逐步建立并且分散于影片,使不同场景的关系更明确,但依然维持了故事的连贯性,电影本身的不饱和色彩加上大量的空镜头、特写镜头和象征手法运用,间接又明确地刻画了人性的丑陋,环境色彩上的烘托,人物内心起伏的搭配,无不围绕影片的主旨展开。
电影的选角对整个影片是画龙点睛的,一个熟脸孔都没有,地方演员贡献了专业演技,几个演员典型的农村脸,导演虽然经费不足但在细节上也是力求真实和完美,高领秋衫搭配低领毛衣的汉子,小伙子粗糙的胡子和并不干净的头发,妆发不精致的农村丫头,穿着中山装的古板村长,随处可见的三菱汽车和小电驴,灰土盖上了车顶,仿佛看到了部农村纪实片。
就情感层面而言,电影带给观众的体验并不强烈,电影中没有任何的暴躁和煽情,感情戏处理的非常低调,故事就这么跟着线索推进,感受到强烈的反而是导演在细节和人物情绪上的刻画以及关于人性自我、本我、无意识的冲动抑或压抑的刻画,更多的是窥探和揭示,棺木和枯树、胸章和电视机里的猩猩,这些象征符号都值得观影人思考。
无剧透,趁着还有排片,大家可以进电影院一探究竟,要说电影的不足,大概也就结局太正统化,过多地使用巧合,拍摄技法略粗糙这三点了吧,五星表达我对独立电影人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