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
小品屋 > 明星资讯 > 影评 > 《百鸟朝凤》怎么样
《百鸟朝凤》影评:奏给中国电影人的一曲绝响
发布时间:2016-05-12

  (文/Nancy )《百鸟朝凤》,这部被称作中国第四代导演遗作的电影,像是一本教科书的教科书。匠气太甚,缺少灵气。可电影落幕,还是落泪了。去年贾樟柯的《山河故人》,让我在电影院里哭得稀里糊涂,这两部电影的相似之处是告诫后人老祖宗的东西不能丢。作为吴天明导演生前最后一部作品,颇有自传的意味。“吴天明拍的是个唢呐的故事,想要讲的,却是他为之奋斗一生的电影”,吴天明是给中国电影吹了一曲《百鸟朝凤》。

 

  唢呐的故事,大家可以去影院欣赏。我想说说电影。电影和唢呐不同,没有传统。从1895年到今天,每一个时代的电影人都在摸索着新时代的门路。随着影像设备的发展和普及,拍电影早已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情。人人都可以用自己的相机、手机录影,剪辑,然后上传网络。科技的进步让导演梦变得亲民而且低廉,轻易触手可及。作家开始拍电影,演员开始拍电影,甚至有钱就可以拍电影,院线和网络上出现越来越多的靠噱头吸引眼球的烂片。在电影创作过程中营销重于剧本,偶像强于演技。电影就像火车站门前的快餐店,难吃难看无所谓,只要有人掏了钱。

 

  其实很多人忽略了,当某件事物变得普及,相应的评判门槛也会随之改变。就像旧社会的人普遍是文盲,能读书识字便能称之为文化人。而今天,读书写字早已不是评定文化人的标准。当大多数人都能读书识字的时候,成为文化人的门槛也升高了。同理,当人人都可以“拍电影”的时候,成为导演的门槛就升高了。但这是一个现实的问题。

 

  前几日与一位中传影表系的朋友见面,他是一个执着于戏剧表演的男生,他坦然戏剧在国内市场的发展不容乐观,但是他表示会执着地走这条路,并准备去欧洲深造。他说,戏剧之于电影,就像油画之于摄影一般,有其不可替代的艺术价值。但是他说,没事的时候也会接接网剧的活儿,毕竟钱给的多嘛。我问他对于网剧的见解,他说,不论怎样,网剧养活了一大批人。

 

  是的,养活了一大批人。电影终究是要给人看的,换而言之,观众就是电影创作者的衣食父母。曾在知乎上看到一个提问“中国人到底需要什么样的广电?”赞同Saintgooner的回答:“我并不觉得广电是中国电影的第一障碍,我认为最大的问题是主流人群的审美还有待提升。”

 

  随之答主被网友炮轰,最后选择了匿名,可是我觉得他说的有一定的道理。越来越多的导演开始迎合观众,也越来越多的观众一边骂着一边走出影院。究竟是谁出了问题?电影里焦三爷对游天鸣说:“唢呐不是吹给别人听的,是吹给自己听的。”不知道这是不是也是吴天明导演眼中的电影。
 

  多少有些悲凉。
 

  《百鸟朝凤》从叙事上来说平淡了些,可是吴天明导演去世两年后影片才得以上映,他用自己的生平充实了焦三爷的故事。焦三爷去世后,游天鸣在师傅的坟头吹着《百鸟朝凤》,他看见焦三爷坐在一把太师椅上,起身,大步去了。吴天明作为中国第四代导演,对于中国电影最大的贡献该数成为了第五代导演的伯乐,而如今吴老也大步地去了,中国电影的未来该交给下一代了。
 

  不论是唢呐班的接班人,还是新时代的电影人,现在的路都更难走了。没人爱听唢呐了,白事也不请唢呐班了,糊口都成了问题,“《百鸟朝凤》,敬送亡者。”的光荣也早就没人在乎了。像西洋乐器冲击下的唢呐匠一样,中国文艺片正在向商业片讨口饭吃。
 

  5月6日,《百鸟朝凤》与《美国队长3》同天上映,院线排片率不足3%。电影结束,感动于老一辈艺术家和电影人的执着与情怀,忍不住落泪了。如果有时间,去买张电影票吧。